继女装大佬图片分享,割韭菜大佬卖鸡汤之后,GitHub又有了新功能:控诉互联网公司侵权行为。
原来,是有人注册了一个叫做996.icu的域名,并且在这个网站上大举控诉部分互联网公司实行996工作制的行为: 工作996 生病ICU 加班不规范 亲人两行泪
。
最近几天996这三个数字霸占了大部分新闻媒体的首页位置,所谓996,其实是一种工作制度。即9点上班,9点下班,每周工作6个小时。什么❓难道996的真正含义不应该是九点睡,九点起,每天工作6个小时嘛。。。
其实,小编想说的是,刚出来工作的时候,经历的那何止是所谓的996,当时基本是 女的当男的用,男的直接当畜生用啊
!!!更是直接把我从 高配版
的吴彦祖变成了一眼就能认出的 "资深开发"
!
每次遇到压力大的时候,我就会去银行把工资取出来数一遍,然后再存进去,压力特别大的时候,这个动作的频率就会很高。但是没办法,我不能倒下,因为我身后空无一人!
起初,我认为996只是一些傻逼公司的行为,比如有赞、京东这种垃圾公司才会有的。不过,后来我才发现,996是互联网圈一种莫不成为的规定。
起初,他们996的时候我没有说话,不过当996ICU惊动了远在大洋彼岸的特朗普大爷的时候我发现这不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件大事,一件人类的大事!!!
事实上,和争取名族独立一样,965的工作制度也是我们的伟大先贤经过长期的抗争才确立的。
深刻缅怀那些为国为民牺牲的先烈,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1,你们公司996了吗,你是如何看待996现象的?
2,如果你们公司996了,请曝光你们的公司!!
运动手环 x 1
阿里云代金券 x 2
云栖定制电脑包 x 1
icesun
已获得运动手环
复制链接去分享
目前来看,996问题是监管力度的问题,也是劳动者整体素质提高的体现,企业的目的是盈利,需求是高工时低工资压榨劳动者的能力,在不影响劳动者健康的情况下,实际上压榨无可厚非,但是996制度触及了一个劳动者现代社会关注的痛点:健康问题,放在30年前经济复兴大力发展的时候,也许不会有过多的人关注这个问题,但是社会整体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也就意味着这个问题一定会被关注,以前的吃苦耐劳的服务目标大多数是国家发展,现在吃苦耐劳的服务目标大多数是企业利益,因此病态的吃苦并不应该在这种情况下继续下去,这就涉及到监管力度的问题。当然还有一点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如果工时缩短,企业会不会相应的压榨工资,这个我觉得是目前大多数劳动者不敢甚至畏惧改变现状的原因之一。
我不奢求工资有多多,我只求我的付出不是想旧社会奴隶一样被一些不良心的资本家挥霍浪费
无访问权限
已获得云栖定制电脑包
复制链接去分享
1,你们公司996了吗,你是如何看待996现象的?
没有,我们公司实行的是955。
既然我们没有办法左右那些公司与资本家,那么我们只有改变自己的思想,让拒绝996深入人心,让996的人被鄙视,让996这个价值观远离我们的群体,才能真正实现我们的目标。
大部分人并不是主张正面对抗。事实上很多人,甚至都不懂劳动法,不知道996是违法的。也不懂得享受生活,早已被资本家所谓的“奋斗”、“画饼”洗脑的不正常了。而且这种人不是少数。只有从根本改变他们的思想,展开真正的思想宣传,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996的危害的时候,知道不要透支自己的身体的时候,真的知道狗命比钱重要的时候,也许就是我们成功的时候。
2,如果你们公司996了,请曝光你们的公司!!
996没有,但955有哦,下面是955项目地址,大家可以去看看。
https://github.com/formulahendry/955.WLB
这个新时代,你必须活得无可替代
996.icu
最近网上最热的话题,莫过于996.icu。最开始是由一位实在受不了996的程序员,在网站发起名为“996.ICU”的开源项目,含义是“工作996,生病ICU",经过马云、刘强东等人关于996看法的发表,到现在愈演愈烈。
abde1495bd4345ef873615a1e9676675.jpg
毫不意外,马老师被骂了个狗血淋头,无论是“实话”还是“不正确”的话,资本家的心思都表现的很明显。
996只是现代社会争议的一个开端,而且996并不只是存在于互联网公司,即使是很多人心中喝茶看报的公务员,很多也是996。随时待命加班,没有加班费,在这个社会已经很常见了。
为什么996在今年成为热点
996的概念在几年前就有了,但为什么今年尤为火热?我们不想去评判是非对错,也不去曲解大佬们奋斗言论背后,是否是资本家对于劳动者的鸡汤式压榨。事实上,996之所以能够挑起这么多的话题,背后是工业时代与互联网时代商业逻辑的冲突。
8c919f15c31b4ff0bf8f4b1a4e56e50a.jpg
先来看传统工业时代:工作时间和工作内容都相对固定,上班就全身心工作,下班时间留给娱乐、休息、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边界比较清晰。
反观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有了智能手机,时时刻刻被微信、钉钉上的工作消息轰炸,沟通成本降低,加上人工智能在工作中的应用,工作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效率提升的同时,带来了我们工作的移动化、碎片化。
我们处在随时随地工作的状态中,时间和空间的边界开始变得模糊。我们上班不再仅仅专注工作,而是开启多任务模式,随便拉出来一个95后,哪个不是一边工作,一边微信聊天,一边刷抖音,还能顺便把购物车填满。下班后也并没有什么变化,除了地点的转移,做的是同样的事,微信钉钉随时工作,各种app学习,倦了刷个娱乐app。互联网时代,商业变化速度加快,为了适应工作变化,我们需要不断学习,重复性的工作被人工智能和机器人认领,人类不得不干创新类工作。所以工作本身或许就是学习,工作,生活,学习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了。
5ddbc358805b459885cc156f064ffcfb.jpg
996没有对错
1930年,经济学家凯恩斯做出预言,到2030年,人类每天的工作时间将缩短为3个小时。90年过去了,人类非但没有按照预言发展,反倒被时钟步步紧逼,陷入无止境的996。我们一边抗拒加班,一边又不得不,一边喊着要自由,一边窝在办公室那一方格子间,我们从来不能随心所欲做自己,为什么?
根本原因有一点,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我们的生产关系也在发生变化。人类在生产中的作用,渐渐被人工智能取代,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我们只能拼命工作,去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所以说996没有对错,只是错误的从传统工作边界和时间角度来衡量了现在的工作标准,用固定思维去理解新时代的不确定性,用传统机械思维去理解智能思维。
时间不再是衡量工作努力的标准
智能时代意味着什么?我们不需要花费很多很多的时间,来完成机器人几分钟就能完成的事,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拼命和努力。传统的工作方式正在被这个时代颠覆,未来能够证明你努力的一定不是时间,而是你创造的价值。
996或者955不是本质,争议的焦点也不是简单的加班,所有这一切的本质,都是你创造的价值,否则,即使你把一天的24个小时全部奉献给工作,依然不能逃脱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命运。如果你在不断的创造新价值,每天工作一分钟都可以,毕竟,人类的最高诉求不就是过上喜欢的生活?
就是想赞一下
我也想赞一下
先赞一个再说
先赞一个再说
先赞一个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