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需求:敏捷思维模式下的分析》—第1章 1.4节迭代

简介: 迭代(iterate)的一个鲜为人知的同义词是反复排练(rehearse)。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这是迭代的一个特征。可以通过一个又一个特性来构建软件应用,或者建造车辆的几个样板模型来尝试装配流程并生产车辆用于测试。

本节书摘来自异步社区《超越需求:敏捷思维模式下的分析》一书中的第1章,第1.4节迭代,作者【美】Kent J. McDonald(肯特 J. 麦克唐纳),更多章节内容可以访问云栖社区“异步社区”公众号查看。

1.4 迭代
迭代(iterate)的一个鲜为人知的同义词是反复排练(rehearse)。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这是迭代的一个特征。可以通过一个又一个特性来构建软件应用,或者建造车辆的几个样板模型来尝试装配流程并生产车辆用于测试。无论哪种方法,都是在排练方法和设计决策。迭代给团队一个提出方法并进行尝试的机会,所以就算你做了一个糟糕的决定,也不至于浪费大量的工作。

迭代方法的关键是针对每个迭代的产出获得可行动的反馈,这样你就知道自己是否是在朝着期望的结果前进。为了获得有用的可行动的反馈,需要解决方案的一部分能够工作,以便利益相关者可以看到并做出反应。通过一系列迭代获得可行动的反馈,就形成了持续的学习。

与运营工作不同,IT项目和其他类型的知识工作从不直接使用可重复的流程。当你从事操作工作时,例如组装车辆或者处理索赔,许多步骤都能够从一个单元复制到下一个。识别改进变得很容易,因为在一组特定的工作任务周期之间往往只有很短的时间。运营工作具有重复性和可预测性。如果你愿意,可以反复学习如何做得更好。

另一方面,知识工作有点儿不同。项目就像雪花,没有两片是一样的。如果有机会去体验不同的项目,从一个项目获得的经验很可能并不适用于另一个项目。关注持续学习,并将迭代作为其关键组成部分,就能提醒团队要经常停下来并找出可以改进的地方。这也有助于利用实际的工作产出来确定有意义的里程碑,而不是使用中间产物衡量进展。

在会议投稿系统的案例中,我们以不同的方式使用迭代获得了收益。首先,团队产生了一条特性的定期输出流,我作为产品负责人(product owner)会进行检查并提供反馈,要么是关于系统的感观,要么是关于其功能的。团队用我的反馈来影响他们后续将要完成的特性。我们还对用户发布了投稿系统的多个版本(release),并利用第一个版本的用户反馈来影响特性如何进一步设计,并作为输入供我们决定哪些特性在下一个版本发布,而哪些特性要推迟。

相关文章
|
21天前
|
人工智能
探寻技术迭代的节奏舞步
在当今快节奏的科技发展中,技术迭代的节奏成为了每一个技术从业者需要掌握的重要节拍。本文将探讨技术迭代的节奏舞步,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一些关键点。
14 2
|
7月前
|
存储 NoSQL 关系型数据库
重构之道:揭秘大规模系统重构的经验与挑战
重构之道:揭秘大规模系统重构的经验与挑战
155 2
|
1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思维模式】拥抱复杂性(第 2 部分数据)
【思维模式】拥抱复杂性(第 2 部分数据)
《超越需求:敏捷思维模式下的分析》—第1章 1.9节总结
我不是一夜之间想出这些指导原则的。这些原则来自于多年的经验和试错。最初引起我想创建一个清单的事件是后来称为敏捷项目领导力网络(APLN)的一次创立会议。
998 0
|
测试技术
《超越需求:敏捷思维模式下的分析》—第1章 1.5节简化
敏捷宣言背后的一条原则是“最大化未完成工作的数量”。这意味着想要交付最少的产出(output)并使其结果(outcome)最大化(正如在1.2节所介绍的),并且只使用绝对必要的流程。
1301 0
《超越需求:敏捷思维模式下的分析》—第2章 2.2节需要和解决方案
为什么团队即便知道理解需要是优秀的实践,但还是会反复地跳过对需要的理解?
1613 0
|
定位技术
《超越需求:敏捷思维模式下的分析》—第2章 2.3节结果和产出
当团队针对IT项目期望满足的需要形成了共识时,也就有效地理解了项目的预期结果。
109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