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Native 内存泄漏系统化解决方案

简介: C++内存泄漏问题的分析、定位一直是Android平台上困扰开发人员的难题。因为地图渲染、导航等核心功能对性能要求很高,高德地图APP中存在大量的C++代码。解决这个问题对于产品质量尤为重要和关键,高德技术团队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解决方案。

导读:C++内存泄漏问题的分析、定位一直是Android平台上困扰开发人员的难题。因为地图渲染、导航等核心功能对性能要求很高,高德地图APP中存在大量的C++代码。解决这个问题对于产品质量尤为重要和关键,高德技术团队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解决方案。

分析和定位内存泄漏问题的核心在于分配函数的统计和栈回溯。如果只知道内存分配点不知道调用栈会使问题变得格外复杂,增加解决成本,因此两者缺一不可。

Android中Bionic的malloc_debug模块对内存分配函数的监控及统计是比较完善的,但是栈回溯在Android体系下缺乏高效的方式。随着Android的发展,Google也提供了栈回溯的一些分析方法,但是这些方案存在下面几个问题:

1.栈回溯的环节都使用的libunwind,这种获取方式消耗较大,在Native代码较多的情况下,频繁调用会导致应用很卡,而监控所有内存操作函数的调用栈正需要高频的调用libunwind的相关功能。

2.有ROM要求限制,给日常开发测试带来不便。

3.用命令行或者DDMS进行操作,每排查一次需准备一次环境,手动操作,最终结果也不够直观,同时缺少对比分析。

因此,如何进行高效的栈回溯、搭建系统化的Android Native内存分析体系显得格外重要。

高德地图基于这两点做了一些改进和扩展,经过这些改进,通过自动化测试可及时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大幅提升开发效率,降低问题排查成本。

一、栈回溯加速

**Android平台上主要采用libunwind来进行栈回溯,可以满足绝大多数情况。但是libunwind实现中的全局锁及unwind table解析,会有性能损耗,在多线程频繁调用情况下会导致应用变卡,无法使用。

加速原理

编译器的-finstrument-functions编译选项支持编译期在函数开始和结尾插入自定义函数,在每个函数开始插入对__cyg_profile_func_enter的调用,在结尾插入对__cyg_profile_func_exit的调用。这两个函数中可以获取到调用点地址,通过对这些地址的记录就可以随时获取函数调用栈了。

插桩后效果示例:
1

这里需要格外注意,某些不需要插桩的函数可以使用__attribute__((no_instrument_function))来向编译器声明。

如何记录这些调用信息?我们想要实现这些信息在不同的线程之间读取,而且不受影响。一种办法是采用线程的同步机制,比如在这个变量的读写之处加临界区或者互斥量,但是这样又会影响效率了。

能不能不加锁?这时就想到了线程本地存储,简称TLS。TLS是一个专用存储区域,只能由自己线程访问,同时不存在线程安全问题,符合这里的场景。

于是采用编译器插桩记录调用栈,并将其存储在线程局部存储中的方案来实现栈回溯加速。具体实现如下:

1.利用编译器的-finstrument-functions编译选项在编译阶段插入相关代码。

2.TLS中对调用地址的记录采用数组+游标的形式,实现最快速度的插入、删除及获取。

定义数组+游标的数据结构:

typedef struct {
    void* stack[MAX_TRACE_DEEP];
    int current;
} thread_stack_t;

初始化TLS中thread_stack_t的存储key:

static pthread_once_t sBackTraceOnce = PTHREAD_ONCE_INIT;

static void __attribute__((no_instrument_function))
destructor(void* ptr) {
    if (ptr) {
        free(ptr);
    }
}

static void __attribute__((no_instrument_function))
init_once(void) {
    pthread_key_create(&sBackTraceKey, destructor);
}

初始化thread_stack_t放入TLS中:

get_backtrace_info() {
    thread_stack_t* ptr = (thread_stack_t*) pthread_getspecific(sBackTraceKey);
    if (ptr)
        return ptr;

    ptr = (thread_stack_t*)malloc(sizeof(thread_stack_t));
    ptr->current = MAX_TRACE_DEEP - 1;
    pthread_setspecific(sBackTraceKey, ptr);
    return ptr;
}

3.实现__cyg_profile_func_enter和__cyg_profile_func_exit,记录调用地址到TLS中。

void __attribute__((no_instrument_function))
__cyg_profile_func_enter(void* this_func, void* call_site) {
    pthread_once(&sBackTraceOnce, init_once);
    thread_stack_t* ptr = get_backtrace_info();
    if (ptr->current > 0)
        ptr->stack[ptr->current--] = (void*)((long)call_site - 4);
}

void __attribute__((no_instrument_function))
__cyg_profile_func_exit(void* this_func, void* call_site) {
    pthread_once(&sBackTraceOnce, init_once);
    thread_stack_t* ptr = get_backtrace_info();
    if (++ptr->current >= MAX_TRACE_DEEP)
        ptr->current = MAX_TRACE_DEEP - 1;
}
}

__cyg_profile_func_enter的第二个参数call_site就是调用点的代码段地址,函数进入的时候将它记录到已经在TLS中分配好的数组中,游标ptr->current左移,待函数退出游标ptr->current右移即可。

逻辑示意图:

2

记录方向和数组增长方向不一致是为了对外提供的获取栈信息接口更简洁高效,可以直接进行内存copy以获取最近调用点的地址在前、最远调用点的地址在后的调用栈。

4.提供接口获取栈信息。

get_tls_backtrace(void** backtrace, int max) {
    pthread_once(&sBackTraceOnce, init_once);
    int count = max;
    thread_stack_t* ptr = get_backtrace_info();
    if (MAX_TRACE_DEEP - 1 - ptr->current < count) {
        count = MAX_TRACE_DEEP - 1 - ptr->current;
    }
    if (count > 0) {
        memcpy(backtrace, &ptr->stack[ptr->current + 1], sizeof(void *) * count);
    }
    return count;
}

5.将上面逻辑编译为动态库,其他业务模块都依赖于该动态库编译,同时编译flag中添加-finstrument-functions进行插桩,进而所有函数的调用都被记录在TLS中了,使用者可以在任何地方调用get_tls_backtrace(void** backtrace, int max)来获取调用栈。

效果对比(采用Google的benchmark做性能测试,手机型号:华为畅想5S,5.1系统)

  • libunwind单线程
    3
  • TLS方式单线程获取
    4
  • libunwind 10个线程
    5
  • TLS方式 10个线程
    6

从上面几个统计图可以看出单线程模式下该方式是libunwind栈获取速度的10倍,10个线程情况下是libunwind栈获取速度的50-60倍,速度大幅提升。

优缺点
•优点: 速度大幅提升,满足更频繁栈回溯的速度需求。
•缺点: 编译器插桩,体积变大,不能直接作为线上产品使用,只用于内存测试包。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持续集成的手段解决,每次项目出库将C++项目产出普通库及对应的内存测试库。

二、体系化

经过以上步骤可以解决获取内存分配栈慢的痛点问题,再结合Google提供的工具,如DDMS、adb shell am dumpheap -n pid /data/local/tmp/heap.txt 命令等方式可以实现Native内存泄漏问题的排查,不过排查效率较低,需要一定的手机环境准备。

于是,我们决定搭建一整套体系化系统,可以更便捷的解决此类问题,下面介绍下整体思路:

•内存监控沿用LIBC的malloc_debug模块。不使用官方方式开启该功能,比较麻烦,不利于自动化测试,可以编译一份放到自己的项目中,hook所有内存函数,跳转到malloc_debug的监控函数leak_xxx执行,这样malloc_debug就监控了所有的内存申请/释放,并进行了相应统计。

•用get_tls_backtrace实现malloc_debug模块中用到的__LIBC_HIDDEN__ int32_t get_backtrace_external(uintptr_t* frames, size_t max_depth),刚好同上面说的栈回溯加速方式结合。

•建立Socket通信,支持外部程序经由Socket进行数据交换,以便更方便获取内存数据。

•搭建Web端,获取到内存数据上传后可以被解析显示,这里要将地址用addr2line进行反解。

•编写测试Case,同自动化测试结合。测试开始时通过Socket收集内存信息并存储,测试结束将信息上传至平台解析,并发送评估邮件。碰到有问题的报警,研发同学就可以直接在Web端通过内存曲线及调用栈信息来排查问题了。

系统效果示例:
7
8
9

相关文章
|
1月前
|
前端开发 Java 编译器
当flutter react native 等混开框架-并且用vscode-idea等编译器无法打包apk,打包安卓不成功怎么办-直接用android studio如何打包安卓apk -重要-优雅草卓伊凡
当flutter react native 等混开框架-并且用vscode-idea等编译器无法打包apk,打包安卓不成功怎么办-直接用android studio如何打包安卓apk -重要-优雅草卓伊凡
92 36
当flutter react native 等混开框架-并且用vscode-idea等编译器无法打包apk,打包安卓不成功怎么办-直接用android studio如何打包安卓apk -重要-优雅草卓伊凡
|
3天前
|
监控 Shell Linux
Android调试终极指南:ADB安装+多设备连接+ANR日志抓取全流程解析,覆盖环境变量配置/多设备调试/ANR日志分析全流程,附Win/Mac/Linux三平台解决方案
ADB(Android Debug Bridge)是安卓开发中的重要工具,用于连接电脑与安卓设备,实现文件传输、应用管理、日志抓取等功能。本文介绍了 ADB 的基本概念、安装配置及常用命令。包括:1) 基本命令如 `adb version` 和 `adb devices`;2) 权限操作如 `adb root` 和 `adb shell`;3) APK 操作如安装、卸载应用;4) 文件传输如 `adb push` 和 `adb pull`;5) 日志记录如 `adb logcat`;6) 系统信息获取如屏幕截图和录屏。通过这些功能,用户可高效调试和管理安卓设备。
|
5月前
|
存储 前端开发 Java
Android MVVM架构模式下如何避免内存泄漏
Android采用MVVM架构开发项目,如何避免内存泄漏风险?怎样避免内存泄漏?
154 1
|
1月前
|
监控 Java 计算机视觉
Python图像处理中的内存泄漏问题:原因、检测与解决方案
在Python图像处理中,内存泄漏是常见问题,尤其在处理大图像时。本文探讨了内存泄漏的原因(如大图像数据、循环引用、外部库使用等),并介绍了检测工具(如memory_profiler、objgraph、tracemalloc)和解决方法(如显式释放资源、避免循环引用、选择良好内存管理的库)。通过具体代码示例,帮助开发者有效应对内存泄漏挑战。
54 1
|
3月前
|
运维 监控 Java
为何内存不够用?微服务改造启动多个Spring Boot的陷阱与解决方案
本文记录并复盘了生产环境中Spring Boot应用内存占用过高的问题及解决过程。系统上线初期运行正常,但随着业务量上升,多个Spring Boot应用共占用了64G内存中的大部分,导致应用假死。通过jps和jmap工具排查发现,原因是运维人员未设置JVM参数,导致默认配置下每个应用占用近12G内存。最终通过调整JVM参数、优化堆内存大小等措施解决了问题。建议在生产环境中合理设置JVM参数,避免资源浪费和性能问题。
176 3
|
4月前
|
存储 架构师 Java
内存溢出原因与解决方案(4大主流方案详解)
本文详解内存溢出(OOM)的原因及解决方案。关注【mikechen的互联网架构】,10年+BAT架构经验倾囊相授。
内存溢出原因与解决方案(4大主流方案详解)
|
3月前
|
监控 Java Android开发
深入探索Android系统的内存管理机制
本文旨在全面解析Android系统的内存管理机制,包括其工作原理、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通过对Android内存模型的深入分析,本文将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内存分配、回收以及优化策略,从而提高应用性能和用户体验。
|
4月前
|
监控 Java Android开发
深入探讨Android系统的内存管理机制
本文将深入分析Android系统的内存管理机制,包括其内存分配、回收策略以及常见的内存泄漏问题。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详细讨论,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Android系统如何高效地管理内存资源,从而提高应用程序的性能和稳定性。
156 16
|
4月前
|
开发框架 前端开发 Android开发
探索安卓和iOS应用开发中的跨平台解决方案
【10月更文挑战第42天】在移动应用开发的广阔天地中,安卓和iOS系统如同两座巍峨的山峰,分别占据着半壁江山。开发者们在这两座山峰之间穿梭,努力寻找一种既能节省资源又能提高效率的跨平台开发方案。本文将带你走进跨平台开发的世界,探讨各种解决方案的优势与局限,并分享一些实用的代码示例,助你在应用开发的道路上更加游刃有余。
|
4月前
|
Android开发 开发者
Android性能优化——内存管理的艺术
Android性能优化——内存管理的艺术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