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中的常用操作

简介: 机器学习中的常用操作输入节点到隐藏节点,特征数量n可能会变化,这个取决于我们定义的隐藏层的节点个数,但是样本数量m是不变的,从隐藏层出来还是m在预测的时候,我们需要不断的迭代输入的特征提高精度增加样本数量 -> 解决high variance减少特征 -> 解决high varian...

机器学习中的常用操作

  • 输入节点到隐藏节点,特征数量n可能会变化,这个取决于我们定义的隐藏层的节点个数,但是样本数量m是不变的,从隐藏层出来还是m
  • 在预测的时候,我们需要不断的迭代输入的特征

提高精度

  • 增加样本数量 -> 解决high variance
  • 减少特征 -> 解决high variance
  • 增加特征 -> 解决high bias
    • 根据现有的特征生成多项式(从\(x_1\), \(x_2\)扩展到\(x_1 + x_2 + x_1^{2} + x_2^{2} + x_1{x_2}\))
    • 寻找新的特征
  • 增加正则化参数\(\lambda\) -> 解决high variance
  • 减小正则化参数\(\lambda\) -> 解决high bias

对数据的划分

  • 将原来的训练样本按照6:2:2的比例划分成Train, Cross Validation, Test三个集合
  • 如果不考虑Cross Validation的话, 则将训练样本划分成7:3的比例 -> Train(7), Test(3)
  • 关于Cross Validation
    • 如果我们对同一个机器学习问题, 假设了多个不同的模型(表现形式不同, 如\(kx+b\)\(x^2+b\), 而不是\(k_1x+b_1\)\(kx+b\), 因为k和b是我们的参数, 是我们要求的, 他们不应该考虑进去), 我们需要选择最好的模型(需要引进额外的参数d, 表示那个模型), 这个时候就要通过Cross Validation中的数据计算每一个模型测试的\(J_{cv}(\theta)\)来判断, \(J_{cv}(\theta)\)在后面会提到

误差

  • 一旦对数据集合进行了划分,那么我们的损失值就从原来的\(J(\theta)\)变成了\(J_{train}(\theta)\), \(J_{cv}(\theta)\), \(J_{test}(\theta)\), 其中\(J_{train}(\theta)\)的功能就是在没有进行数据集合划分的\(J(\theta)\)的功能, 而\(J_{test}(\theta)\)是在我们已经拟合了假设函数, 使用Test集合中的数据进行测试所产生的损失, \(J_{cv}(\theta)\)在上面已经提到过了, 其实在CV数据集中的进行的就是对模型的测试而已, 和我们要在Test数据集中是一样的, 只是目的不同, 在CV数据集中, 我们目的是找出最好的模型, 因为这个时候模型太多了, 而在Test数据集中的时候, 在之前我们已经通过交叉验证获取了最好的模型, 现在是来测试一下, 这个模型对Test中的数据拟合的情况
  • \(J_{train}(\theta)\), \(J_{cv}(\theta)\), \(J_{test}(\theta)\)的公式和原始的\(J(\theta)\)一样, 为\(J_{train}(\theta)={{{1}\over{2m}}\sum_{i=1}^{m}(h(x^{(i)})-y^{(i)})^{2}}\), 注意, m表示训练样本的数量, x和y也都是在训练样本中的, 以此类推到\(J_{cv}(\theta)\), \(J_{test}(\theta)\)

高偏差(high bias)和高方差(high variance)

  • 高偏差: 欠拟合
    • 增加样本数量是徒劳
  • 高方差: 过拟合
    • 增加样本数量会提高精度
  • 常见的\(J_{train}\)\(J_{cv}\)关系

    • 随着样本逐渐增加
      • \(J_{train}\uparrow\), 因为在样本很少的时候是很好拟合的, 随着样本的增加想要拟合所有的点就非常的困难
      • \(J_{cv}{\downarrow}\), 但是交叉验证的结果越来越小, 我们主要看的就是这个
    • 随着正则化参数\(\lambda\)逐渐增加
      • \(J_{train}\uparrow\), \(\lambda\)越大, 则表示我们对\(\theta\)的惩罚力度在不断的增大, 模型会朝着过拟合的反方向发展, 我们知道过拟合的\(j_{train}\)很小, 所以现在这个情况下\(J_{train}\)应该增大
      • \(J_{cv}{\downarrow}{\uparrow}\), \(J_{cv}\)先下降后上升, \(\lambda\)太小或者太大都不好
    • 随着阶数逐渐增加
      • \(J_{train}\downarrow\)
      • \(J_{cv}{\downarrow}{\uparrow}\)
    • 从上面我们发现, \(J_{cv}\)要么是下降的, 要么是先下降再上升的
目录
相关文章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异构计算
机器学习中的线性代数:关于常用操作的新手指南
什么是线性代数? 在深度学习中,线性代数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数学工具,提供同时操作多组数值的方法。它提供多种可以放置数据的结构,如向量(vectors)和矩阵(matrices, 即spreadsheets)两种结构,并定义了一系列的加减乘除规则来操作这些结构。
1808 0
|
10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算法
Python用逻辑回归、决策树、SVM、XGBoost 算法机器学习预测用户信贷行为数据分析报告
Python用逻辑回归、决策树、SVM、XGBoost 算法机器学习预测用户信贷行为数据分析报告
|
2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探索机器学习中的支持向量机(SVM)算法
【5月更文挑战第6天】在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广阔天地中,支持向量机(SVM)以其强大的分类能力与理论深度成为机器学习领域中的一个闪亮的星。本文将深入探讨SVM的核心原理、关键特性以及实际应用案例,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视角来理解这一高级算法,并展示如何利用SVM解决实际问题。
21 7
|
2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探索机器学习中的支持向量机算法
【5月更文挑战第6天】 在数据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支持向量机(SVM)是一种强大的监督学习模型,它凭借其出色的分类能力在众多机器学习任务中占据重要地位。本文旨在深入剖析支持向量机的工作原理,探讨其在高维数据处理中的优势以及面对大规模数据集时的应对策略。通过对核技巧、软间隔以及优化问题的讨论,我们将揭示SVM如何优雅地处理线性不可分问题,并保持模型的泛化性能。
|
6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 算法
机器学习算法原理与应用:深入探索与实战
【5月更文挑战第2天】本文深入探讨机器学习算法原理,包括监督学习(如线性回归、SVM、神经网络)、非监督学习(聚类、PCA)和强化学习。通过案例展示了机器学习在图像识别(CNN)、自然语言处理(RNN/LSTM)和推荐系统(协同过滤)的应用。随着技术发展,机器学习正广泛影响各领域,但也带来隐私和算法偏见问题,需关注解决。
|
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运维 算法
【Python机器学习专栏】异常检测算法在Python中的实践
【4月更文挑战第30天】本文介绍了异常检测的重要性和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欺诈检测和网络安全。文章概述了四种常见异常检测算法:基于统计、距离、密度和模型的方法。在Python实践中,使用scikit-learn库展示了如何实现这些算法,包括正态分布拟合、K-means聚类、局部异常因子(LOF)和孤立森林(Isolation Forest)。通过计算概率密度、距离、LOF值和数据点的平均路径长度来识别异常值。
|
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可视化 算法
【Python机器学习专栏】t-SNE算法在数据可视化中的应用
【4月更文挑战第30天】t-SNE算法是用于高维数据可视化的非线性降维技术,通过最小化Kullback-Leibler散度在低维空间保持数据点间关系。其特点包括:高维到二维/三维映射、保留局部结构、无需预定义簇数量,但计算成本高。Python中可使用`scikit-learn`的`TSNE`类实现,结合`matplotlib`进行可视化。尽管计算昂贵,t-SNE在揭示复杂数据集结构上极具价值。
|
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挖掘
【Python机器学习专栏】关联规则学习:Apriori算法详解
【4月更文挑战第30天】Apriori算法是一种用于关联规则学习的经典算法,尤其适用于购物篮分析,以发现商品间的购买关联。该算法基于支持度和置信度指标,通过迭代生成频繁项集并提取满足阈值的规则。Python中可借助mlxtend库实现Apriori,例如处理购物篮数据,设置支持度和置信度阈值,找出相关规则。
|
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挖掘
【Python机器学习专栏】层次聚类算法的原理与应用
【4月更文挑战第30天】层次聚类是数据挖掘中的聚类技术,无需预设簇数量,能生成数据的层次结构。分为凝聚(自下而上)和分裂(自上而下)两类,常用凝聚层次聚类有最短/最长距离、群集平均和Ward方法。优点是自动确定簇数、提供层次结构,适合小到中型数据集;缺点是计算成本高、过程不可逆且对异常值敏感。在Python中可使用`scipy.cluster.hierarchy`进行实现。尽管有局限,层次聚类仍是各领域强大的分析工具。
|
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数据挖掘
【Python 机器学习专栏】K-means 聚类算法在 Python 中的实现
【4月更文挑战第30天】K-means 是一种常见的聚类算法,用于将数据集划分为 K 个簇。其基本流程包括初始化簇中心、分配数据点、更新簇中心并重复此过程直到收敛。在 Python 中实现 K-means 包括数据准备、定义距离函数、初始化、迭代和输出结果。虽然算法简单高效,但它需要预先设定 K 值,且对初始点选择敏感,可能陷入局部最优。广泛应用在市场分析、图像分割等场景。理解原理与实现对应用聚类分析至关重要。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