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greSQL 10.1 手册_部分 III. 服务器管理_第 30 章 可靠性和预写式日志_30.3. 异步提交

本文涉及的产品
日志服务 SLS,月写入数据量 50GB 1个月
云原生数据库 PolarDB MySQL 版,通用型 2核8GB 50GB
云原生数据库 PolarDB PostgreSQL 版,标准版 2核4GB 50GB
简介: 30.3. 异步提交 异步提交是一个允许事务能更快完成的选项,代价是在数据库崩溃时最近的事务会丢失。在很多应用中这是一个可接受的交换。 如前一节所述,事务提交通常是同步的:服务器等到事务的WAL记录被刷写到持久存储之后才向客户端返回成功指示。

30.3. 异步提交

异步提交是一个允许事务能更快完成的选项,代价是在数据库崩溃时最近的事务会丢失。在很多应用中这是一个可接受的交换。

如前一节所述,事务提交通常是同步的:服务器等到事务的WAL记录被刷写到持久存储之后才向客户端返回成功指示。因此客户端可以确保那些报告已被提交的事务确会被保存,即便随后马上发生了一次服务器崩溃。但是,对于短事务来说这种延迟是其总执行时间的主要部分。选择异步提交模式意味着服务器将在事务被逻辑上提交后立刻返回成功,而此时由它生成的WAL记录还没有被真正地写到磁盘上。这将为小型事务的生产力产生显著地提升。

异步提交会带来数据丢失的风险。在向客户端报告事务完成到事务真正被提交(即能保证服务器崩溃时它也不会被丢失)之间有一个短的时间窗口。因此如果客户端将会做一些要求其事务被记住的外部动作,就不应该用异步提交。例如,一个银行肯定不会使用异步提交事务来记录一台ATM的现金分发。但是在很多情境中不需要这种强的保证,例如事件日志。

使用异步提交带来的风险是数据丢失,而不是数据损坏。如果数据库可能崩溃,它会通过重放WAL到被刷写的最后一个记录来进行恢复。数据库将因此被恢复到一个自身一致状态,但是任何还没有被刷写到磁盘的事务将不会反映在该状态中。因此其影响就是丢失了最后的少量事务。由于事务按照提交顺序被重放,所以不会出现任何不一致性 — 例如一个事务B按照前面一个事务A的效果来进行修改,则不会出现A的效果丢失而B的效果被保留的情况。

用户可以选择每一个事务的提交模式,这样可以有同步提交和异步提交的事务并行运行。这允许我们灵活地在性能和事务持久性之间进行权衡。提交模式由用户可设置的参数synchronous_commit控制,它可以使用任何一种修改配置参数的方法进行设置。一个事务真正使用的提交模式取决于当事务提交开始时synchronous_commit的值。

特定的实用命令,如DROP TABLE,被强制按照同步提交而不考虑synchronous_commit的设定。这是为了确保服务器文件系统和数据库逻辑状态之间的一致性。支持两阶段提交的命令页总是同步提交的,如PREPARE TRANSACTION

如果数据库在异步提交和事务WAL记录写入之间的风险窗口期间崩溃,在该事务期间所作的修改丢失。风险窗口的持续时间是有限制的,因为一个后台进程(WAL写进程)每wal_writer_delay毫秒会把未写入的WAL记录刷写到磁盘。风险窗口实际的最大持续时间是wal_writer_delay的3倍,因为WAL写进程被设计成倾向于在忙时一次写入所有页面。

小心

一个立刻关闭等同于一次服务器崩溃,因此也将会导致未刷写的异步提交丢失。

异步提交提供的行为与配置fsync = off不同。fsync是一个服务器范围的设置,它将会影响所有事务的行为。它禁用了PostgreSQL中所有尝试同步写入到数据库不同部分的逻辑,并且因此一次系统崩溃(即,一个硬件或操作系统崩溃,不是PostgreSQL本身的失败)可能造成数据库状态的任意损坏。在很多情境中,带来大部分性能提升的异步提交可以通过关闭fsync来获得,而且不会带来数据损坏的风险。

commit_delay也看起来很像异步提交,但它实际上是一种同步提交方法(事实上,commit_delay在异步提交时被忽略)。commit_delay会使事务在刷写WAL到磁盘之前有一个延迟,它期望由一个这样的事务所执行的刷写能够也服务于其他同时提交的事务。该设置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时间窗口,在其期间事务可以参与到一次单一的刷写中,这种方式用于在多个事务之间摊销刷写的开销。

本文转自PostgreSQL中文社区,原文链接:30.3. 异步提交

相关实践学习
使用PolarDB和ECS搭建门户网站
本场景主要介绍基于PolarDB和ECS实现搭建门户网站。
阿里云数据库产品家族及特性
阿里云智能数据库产品团队一直致力于不断健全产品体系,提升产品性能,打磨产品功能,从而帮助客户实现更加极致的弹性能力、具备更强的扩展能力、并利用云设施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以云原生+分布式为核心技术抓手,打造以自研的在线事务型(OLTP)数据库Polar DB和在线分析型(OLAP)数据库Analytic DB为代表的新一代企业级云原生数据库产品体系, 结合NoSQL数据库、数据库生态工具、云原生智能化数据库管控平台,为阿里巴巴经济体以及各个行业的企业客户和开发者提供从公共云到混合云再到私有云的完整解决方案,提供基于云基础设施进行数据从处理、到存储、再到计算与分析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本节课带你了解阿里云数据库产品家族及特性。
目录
打赏
0
0
0
0
5351
分享
相关文章
ELK实现nginx、mysql、http的日志可视化实验
通过本文的步骤,你可以成功配置ELK(Elasticsearch, Logstash, Kibana)来实现nginx、mysql和http日志的可视化。通过Kibana,你可以直观地查看和分析日志数据,从而更好地监控和管理系统。希望这些步骤能帮助你在实际项目中有效地利用ELK来处理日志数据。
207 90
阿里面试:Redis 为啥那么快?怎么实现的100W并发?说出了6大架构,面试官跪地: 纯内存 + 尖端结构 + 无锁架构 + EDA架构 + 异步日志 + 集群架构
阿里面试:Redis 为啥那么快?怎么实现的100W并发?说出了6大架构,面试官跪地: 纯内存 + 尖端结构 + 无锁架构 + EDA架构 + 异步日志 + 集群架构
阿里面试:Redis 为啥那么快?怎么实现的100W并发?说出了6大架构,面试官跪地: 纯内存 + 尖端结构 +  无锁架构 +  EDA架构  + 异步日志 + 集群架构
MySQL日志详解——日志分类、二进制日志bin log、回滚日志undo log、重做日志redo log
MySQL日志详解——日志分类、二进制日志bin log、回滚日志undo log、重做日志redo log、原理、写入过程;binlog与redolog区别、update语句的执行流程、两阶段提交、主从复制、三种日志的使用场景;查询日志、慢查询日志、错误日志等其他几类日志
154 35
MySQL日志详解——日志分类、二进制日志bin log、回滚日志undo log、重做日志redo log
图解MySQL【日志】——两阶段提交
两阶段提交是为了解决Redo Log和Binlog日志在事务提交时可能出现的半成功状态,确保两者的一致性。它分为准备阶段和提交阶段,通过协调者和参与者协作完成。准备阶段中,协调者向所有参与者发送准备请求,参与者执行事务并回复是否同意提交;提交阶段中,若所有参与者同意,则协调者发送提交请求,否则发送回滚请求。MySQL通过这种方式保证了分布式事务的一致性,并引入组提交机制减少磁盘I/O次数,提升性能。
61 4
图解MySQL【日志】——两阶段提交
图解MySQL【日志】——Redo Log
Redo Log(重做日志)是数据库中用于记录数据页修改的物理日志,确保事务的持久性和一致性。其主要作用包括崩溃恢复、提高性能和保证事务一致性。Redo Log 通过先写日志的方式,在内存中缓存修改操作,并在适当时候刷入磁盘,减少随机写入带来的性能损耗。WAL(Write-Ahead Logging)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先将修改操作记录到日志文件中,再择机写入磁盘,从而实现高效且安全的数据持久化。Redo Log 的持久化过程涉及 Redo Log Buffer 和不同刷盘时机的控制参数(如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以平衡性能与数据安全性。
49 5
图解MySQL【日志】——Redo Log
MySQL原理简介—7.redo日志的底层原理
本文介绍了MySQL中redo日志和undo日志的主要内容: 1. redo日志的意义:确保事务提交后数据不丢失,通过记录修改操作并在系统宕机后重做日志恢复数据。 2. redo日志文件构成:记录表空间号、数据页号、偏移量及修改内容。 3. redo日志写入机制:redo日志先写入Redo Log Buffer,再批量刷入磁盘文件,减少随机写以提高性能。 4. Redo Log Buffer解析:描述Redo Log Buffer的内存结构及刷盘时机,如事务提交、Buffer过半或后台线程定时刷新。 5. undo日志原理:用于事务回滚,记录插入、删除和更新前的数据状态,确保事务可完整回滚。
148 22
MySQL日志
本文介绍了MySQL中三个重要的日志:binlog、redolog和undolog。binlog记录数据库更改操作,支持数据恢复、复制和审计;redolog保证事务的原子性和持久性,实现crash-safe;undolog用于事务回滚及MVCC的实现。每个日志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应用场景,确保数据库的稳定性和数据一致性。
图解MySQL【日志】——磁盘 I/O 次数过高时优化的办法
当 MySQL 磁盘 I/O 次数过高时,可通过调整参数优化。控制刷盘时机以降低频率:组提交参数 `binlog_group_commit_sync_delay` 和 `binlog_group_commit_sync_no_delay_count` 调整等待时间和事务数量;`sync_binlog=N` 设置 write 和 fsync 频率,`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2` 使提交时只写入 Redo Log 文件,由 OS 择机持久化,但两者在 OS 崩溃时有丢失数据风险。
58 3
简单聊聊MySQL的三大日志(Redo Log、Binlog和Undo Log)各有什么区别
在MySQL数据库管理中,理解Redo Log(重做日志)、Binlog(二进制日志)和Undo Log(回滚日志)至关重要。Redo Log确保数据持久性和崩溃恢复;Binlog用于主从复制和数据恢复,记录逻辑操作;Undo Log支持事务的原子性和隔离性,实现回滚与MVCC。三者协同工作,保障事务ACID特性。文章还详细解析了日志写入流程及可能的异常情况,帮助深入理解数据库日志机制。
图解MySQL【日志】——Buffer Pool
Buffer Pool 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中用于缓存磁盘数据页的内存区域,主要包含数据页、索引页、undo 页等。它通过减少磁盘 I/O 提升性能,特别是在处理大型数据库时效果显著。查询时,整个数据页而非单条记录会被加载到 Buffer Pool 中,以提高访问效率。
26 0
图解MySQL【日志】——Buffer Pool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AI助理

你好,我是AI助理

可以解答问题、推荐解决方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