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理解JAVA事件处理机制(2)

简介: 第一节中的示例过于简单《从零开始理解JAVA事件处理机制(1)》,简单到让大家觉得这样的代码简直毫无用处。但是没办法,我们要继续写这毫无用处的代码,然后引出下一阶段真正有益的代码。 一:事件驱动模型初窥 我们要说事件驱动模型是观察者模式的升级版本,那我们就要说说其中的对应关系: 观察者对应监听器(学生) 被观察者对应事件源(教师) 事件源产生事件,事件带有事件源,监听器监听事件。

第一节中的示例过于简单《从零开始理解JAVA事件处理机制(1)》,简单到让大家觉得这样的代码简直毫无用处。但是没办法,我们要继续写这毫无用处的代码,然后引出下一阶段真正有益的代码。

一:事件驱动模型初窥

我们要说事件驱动模型是观察者模式的升级版本,那我们就要说说其中的对应关系:

观察者对应监听器(学生)

被观察者对应事件源(教师)

事件源产生事件,事件带有事件源,监听器监听事件。爱钻牛角尖的朋友可能会说,我擦,什么叫产生事件,监听事件,事件事件到底什么?

莫慌,如果我们用代码来说事,事件它就是个类,事件源也是个类。这里面一共牵扯到四个类,事件源(即教师、即被观察者)、事件(是一个类,见下文,一般我们以Event或者EventObject命名结尾)、监听器接口、具体的监听器(即学生、即观察者)。

就像我们上一篇文章中的第一节提到的一样,JDK中当然有现成的事件模型类,我们不妨来一个一个的查看一下吧。

首先看监听器(即学生、即观察者,大家不要嫌我烦,不停滴括号提醒,这是为了不停滴给大家加深印象),

package java.util;

/**
* A tagging interface that all event listener interfaces must extend.
* @since JDK1.1
*/
public interface EventListener {
}

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对吧,甚至连一个声明的方法都没有,那它存在的意义在哪?还记得面向对象中的上溯造型吗,所以它的意义就在于告诉所有的调用者,我是一个监听器。

再来看看事件,即Event或EventObject结尾的那个类,里面含有getSource方法,返回的就是事件源(即教师、即被观察者),

package java.util;

/**
* <p>
* The root class from which all event state objects shall be derived.
* <p>
* All Events are constructed with a reference to the object, the "source",
* that is logically deemed to be the object upon which the Event in question
* initially occurred upon.
*
* @since JDK1.1
*/

public class EventObject implements java.io.Serializable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 5516075349620653480L;

    /**
     * The object on which the Event initially occurred.
     */
    protected transient Object  source;

    /**
     * Constructs a prototypical Event.
     *
     * @param    source    The object on which the Event initially occurred.
     * @exception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  if source is null.
     */
    public EventObject(Object source) {
        if (source == null)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null source");

        this.source = source;
    }

    /**
     * The object on which the Event initially occurred.
     *
     * @return   The object on which the Event initially occurred.
     */
    public Object getSource() {
        return source;
    }

    /**
     * Returns a String representation of this EventObject.
     *
     * @return  A a String representation of this EventObject.
     */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getClass().getName() + "[source=" + source + "]";
    }
}

这个类也很简单,如果说观察者模式中的上层类和结果还带了不少逻辑不少方法的话,那么事件驱动模型中的上层类和接口简直看不到任何东西。没错,

事件驱动模型中,JDK的设计者们进行了最高级的抽象,就是让上层类只是代表了:我是一个事件(含有事件源),或,我是一个监听者!

 

二:老师布置作业的事件驱动模型版本

老规矩,让我们先给出类图:

image

然后,代码实现之:

观察者接口(学生)。由于在事件驱动模型中,只有一个没有任何方法的接口,EventListener,所以,我们可以先实现一个自己的接口。为了跟上一篇的代码保持一致,在该接口中我们声明的方法的名字也叫update。注意,我们当然也可以不取这个名字,甚至还可以增加其它的方法声明,全看我们的业务需要。

package com.zuikc.events;

import java.util.Observable;

public interface HomeworkListener extends java.util.EventListener {

    public void update(HomeworkEventObject o, Object arg);
}

继而实现观察者类(学生),如下:

package com.zuikc.events;

public class Student implements HomeworkListener{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Student(String name){
        this.name = name;
    }
    @Override
    public void update(HomeworkEventObject o, Object arg) {
        Teacher teacher = o.getTeacher();
        System.out.printf("学生%s观察到(实际是被通知)%s布置了作业《%s》 \n", this.name, teacher.getName(), arg);
    }

}

对比一下上篇,有变动没?

继而实现事件子类,如下:

package com.zuikc.events;

public class HomeworkEventObject extends java.util.EventObject {

    public HomeworkEventObject(Object source) {
        super(source);
    }
    public HomeworkEventObject(Teacher teacher) {
        super(teacher);
    }
    public Teacher getTeacher(){
        return (Teacher) super.getSource();
    }

}

在这个类中,指的关注的就是这个getTeacher方法,它封装了父类EventObject的getSource方法,得到了事件源。理论上,我们使用父类的getSource方法也可行,但是重新在子类封装一下,可读性更强一点。

然后呢,然后就是我们的教师类,教师类就是事件源,如下:

package com.zuikc.events;

import java.util.*;

public class Teacher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List<String> homeworks;
    /*
     * 教师类要维护一个自己监听器(学生)的列表,为什么?
     * 在观察者模式中,教师是被观察者,继承自java.util.Observable,Observable中含了这个列表
     * 现在我们没有这个列表了,所以要自己创建一个
     */
    private Set<HomeworkListener> homeworkListenerList;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this.name;
    }

    public Teacher(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this.homeworks = new ArrayList<String>();
        this.homeworkListenerList  = new HashSet<HomeworkListener>();
    }

    public void setHomework(String homework) {
        System.out.printf("%s布置了作业%s \n", this.name, homework);
        homeworks.add(homework);
        HomeworkEventObject event = new HomeworkEventObject(this);
        /*
         * 在观察者模式中,我们直接调用Observable的notifyObservers来通知被观察者
         * 现在我们只能自己通知了~~
         */
        for (HomeworkListener listener : homeworkListenerList) {
            listener.update(event, homework);
        }

    }
    public void addObserver(HomeworkListener homeworkListener){
        homeworkListenerList.add(homeworkListener);
    }

}

这个类稍微长了那么一点点,有几个地方值得注意:

第一处地方,Teacher没有父类了,Teacher作为事件中的事件源Source被封装到HomeworkEventObject中了。这没有什么不好的,业务对象和框架代码隔离开来,解耦的非常好,但是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在Teacher中自己维护一个Student的列表,于是,我们看到了homeworkListenerList这个变量。

第二处,在观察者模式中,我们直接调用Observable的notifyObservers来通知被观察者,现在我们只能靠自己了,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段代码,

for (HomeworkListener listener : homeworkListenerList) {
    listener.update(event, homework);
}

这一点问题也没有,我们继续来看客户端代码吧:

package com.zuikc.events;

import java.util.EventListener;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udent student1= new Student("张三");
        Student student2 = new Student("李四");
        Teacher teacher1 = new Teacher("zuikc");
        teacher1.addObserver(student1);
        teacher1.addObserver(student2);
        teacher1.setHomework("事件机制第二天作业");
    }

}

结果如下:

image

从客户端的角度来说,我们几乎完全没有更改任何地方,跟观察者模式的客户端代码一模一样,但是内部的实现机制上,我们却使用了事件机制。

现在我们来总结下,观察者模式和事件驱动模型的几个不同点:

1:事件源不再继承任何模式或者模型本身的父类,彻底将业务代码解耦出来;

2:在事件模型中,每个监听者(观察者)都需要实现一个自己的接口。没错,看看我们的鼠标事件,分表就有单击、双击、移动等等的事件,这分别就是增加了代码的灵活性;

不管怎么说,我们用一堆小白代码实现了一个事件驱动模型的样例,虽然没什么实际用处,但也解释了原理,接下来的一节,我们就要看看那些稍微复杂且看上去很有用的代码了!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本文基于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2.5 China Mainland License发布,欢迎转载,演绎或用于商业目的,但是必须保留本文的署名 http://www.cnblogs.com/luminji(包含链接)。如您有任何疑问或者授权方面的协商,请给我留言。
目录
相关文章
|
Java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编写Java程序,使用Swing事件处理机制实现用户登录和英雄信息显示
编写Java程序,使用Swing事件处理机制实现用户登录和英雄信息显示
302 0
编写Java程序,使用Swing事件处理机制实现用户登录和英雄信息显示
|
Java
从零开始理解JAVA事件处理机制(3)
我们连续写了两小节的教师-学生的例子,必然觉得无聊死了,这样的例子我们就是玩上100遍,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写真实的代码。那从本节开始,我们开始往真实代码上面去靠拢。 事件最容易理解的例子是鼠标事件:我们点击鼠标,鼠标发送指令,执行代码。
1123 0
|
Java uml API
从零开始理解JAVA事件处理机制(1)
“事件”这个词已经被滥用了。正因为“事件”的被滥用,很多人在用到事件的时候不求甚解,依样画葫芦,导致学习工作了很多年,还是不清楚什么是事件处理器、什么是事件持有者。所以,如果你对于Event这个词还是心存恐惧,那么本文正是你需要的。
861 0
|
Java
【转】java事件处理机制(自定义事件)
java中的事件机制的参与者有3种角色: 1.event object:事件状态对象,用于listener的相应的方法之中,作为参数,一般存在与listerner的方法之中 2.event source:具体的事件源,比如说,你点击一个button,那么button就是event source,要想使button对某些事件进行响应,你就需要注册特定的listener。
837 0
|
Java 存储 对象存储
Java的事件处理机制
     java中的事件机制的参与者有3种角色: 1.event object:就是事件产生时具体的“事件”,用于listener的相应的方法之中,作为参数,一般存在与listerner的方法之中; 2.
1551 0
|
9天前
|
存储 Java 数据库连接
java多线程之线程通信
java多线程之线程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