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视觉竞争加剧 本土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投入

简介:

近几年来,国内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导致人力成本上升、国外企业纷纷进驻中国市场瓜分利润、机器视觉市场渗透率低下、《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的提出等均为国内机器视觉市场放量提供了有利因素。
国外许多先进的制造生产线正在或者已经迁入中国,国外先进的机器视觉设备也随之进入中国,国内企业在与国外先进机器视觉企业竞争的同时,也可以学习国外机器视觉 行业发展经验,加速我国机器视觉 产业链的成熟和完善,进一步促进我国机器视觉行业向进口替代和高端应用领域迈进。
机器视觉是生产过程数据采集的首选技术。世界各国近年来纷纷在工业制造方面发力,德国提出的“工业4.0”更是成为工业技术发展的标杆。为了保持我国在世界制造业中的竞争地位,我国提出了三步走的《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其中强调了“中国制造”向着“中国智造”转型,这与德国工业4.0“智能工厂”概念相呼应。同时,中国制造2025 还强调了深度“两化融合”等概念。无论是“中国智造”还是“两化融合”,都离不开生产流程的数字化,而数字化离不开数据的采集,说到数据采集,人们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机器视觉技术。
机器视觉的核心技术在于软件算法的编写。研发费用在整体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很高,核心技术的积累和持续的技术创新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较高的技术门槛对潜在的市场进入者构成了障碍。市场规模小,技术落后,因此掌握了机器视觉软件算法等关键技术的企业将引领整个产业的发展。
目前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机器视觉品牌已经超过100 多家,中国本土的机器视觉企业也超过100 家,产品代理商超过200 家,专业的机器视觉系统集成商超过50家,涵盖了从光源、工业镜头、相机、图像采集卡等多种机器视觉产品。
我国的机器视觉企业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底层开发厂商、二次开发厂商和产品代理商。国内本土的企业主要为国外机器视觉产品代理商和系统二次开发厂商。而这两类业务处于价值链的底端,与产品研发、产品生产、产品售后服务相比,利润空间较小。从以上国内机器视觉厂商的分类可以看出,我国真正的专业机器视觉底层厂商凤毛麟角。通过进一步将国内机器视觉产业链与国外机器视觉产业链的对比可以看出,在我国机器视觉产业链中,本土机器视觉系统厂商和机器视觉系统元器件生产商存在缺失。
目前,机器视觉企业主要为民营企业,公司规模大多为中小规模企业,在规模上目前还难以与国外的主流公司产品竞争,只有提升自己的创新水平,才能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在总舵国内机器视觉品牌中脱引而出。

相关文章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人工智能
产业白热化竞争来临,看人工智能如何带动经济数智化发展
人工智能的发展主要围绕着语言、数学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进步。未来,人工智能的将围绕提升预测准确性和情商能力而发展,为行业数智化转型带来层层浪潮。
产业白热化竞争来临,看人工智能如何带动经济数智化发展
|
人工智能 供应链 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