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是科幻 科学家验证了“光束牵引”是可行的!

简介:

 在《星球大战》,帝国利用牵引光束捕捉传奇飞船“千年隼”号。《星际迷航》(Star Trek) 中,“企业号”星舰使用牵引光束脱离困境。



        美国纽约大学的物理学家近日验证了“光束牵引”(也叫“牵引光束”)不是科幻,而是可以制造出来的有用工具!


        纽约大学说,该校的戴维·格里尔教授不仅是物理学家,还是科幻迷,他的研究团队在实验室内找到制造光束牵引的方法,因此距离像科幻中那样的实际应用已经不远。

640?wx_fmt=other&tp=webp&wxfrom=5&wx_laz


        格里尔教授在一个视频中说:“我们的研究组最近感觉有点光芒四射了,因为我们发明一种牵引光束。我们用这种叫法,缘于这种技术和《星际迷航》有关。科幻正在变成现实。”


        他解释,牵引光束实质是一种波,可以和水波相比。很多人都熟悉水波,都知道波浪可以推动物体。


        格里尔教授说:“如果来到海滩,水波会展现力量,将人推走。”

640?wx_fmt=other&tp=webp&wxfrom=5&wx_laz

可以拉动物体的激光束


        牵引光速正是利用这一作用力的原理,去推拉物体。格里尔教授表示,目前的牵引光束所能牵拉的物体很小,距离也非常短,仅仅为一毫米的1000分之一而已,但是这已经足够证实光具有牵引作用。


        光,通常在我们的眼中仅仅是亮的感觉,似乎没有重量,没有力量。实际上,光不是我们感觉那样简单。光是一种物质,也是一种波动,是非常复杂的。红光和绿光有微妙的差别;紫外线是肉眼看不见的光;无线电波也是一种光。


        爱因斯坦曾在一百年前认为光同时具有粒子和波动性两种性质(即“光的波粒二象性”)。当时物理学家们几乎都不理解,但1919年的光电效应试验证实了爱因斯坦是正确的,之后他“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论被转化为电视机等各种产品。


        因此,牵引光速不是无法理解的东西,利用光所含的这种潜在运动能量既可以实现拉动物体。格里尔教授说:“现在我们还不能牵动一艘战舰,把它从太空中拖来。但是,一旦突破厘米,就会达到米,进而变成千米。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研究方向。”

640?wx_fmt=other&tp=webp&wxfrom=5&wx_laz

科学家首选太空做为实际应用牵引光速的地方


        格里尔教授介绍,他们正在与美国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中心合作,开发长距离牵引光束,其有效作用范围可能达数公里之远。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微粒影响光束等因素,所以更容易达到长距离牵引物体如飞船的应用目标。


        格里尔教授称,他们即将做出展示,将可以利用光束捕捉、控制以及推拉物体,目前最远距离为1厘米。随着研究继续深入,他们认为可以利用光束将粒子推送到数米乃至数公里远的地方。尽管他们当前能够移动的物体依然很小,直径只有1毫米的玻璃珠或同体积的人体细胞,但这种技术可能被用于在轨道上采集样本。



        格里尔(David Grier)表示,开发长距离的牵引光束,这种光束的有效作用范围可能远达数公里之外。


        格里尔说:“这就像科幻小说变成了现实。很多人都很熟悉牵引光束的概念,它可能是波的结构。它不仅你可用于推送物体,还可以用于捕捉、控制甚至拉回物体。当我们首次在实验室中复制出牵引光束时,我们只能将移动物体非常小的距离。我们还无法发射整艘战斗巡洋舰,并将其拖上太空。但是当你完成移动1厘米、1米的目标后,下个阶段可能就是推送出数公里。在太空探索中,这是个巨大的进步。”


        格里尔与同事们1997年首次开发出名为全息光镍(Holographic Optical Tweezers)的技术,可以移动微小物体。但是随着研究不断取得进展,他们已经可以推拉和移动物体。但是移动物体大小受到激光波长及其功率限制。


        可是格里尔表示,即使现在他们只能移动微粒大小的物体,也有许多用处。举例来说,可被用于收集彗星尾部的尘埃颗粒、汽车和工业废气中的颗粒等。而在太空中没有空气阻力,为此很小的力就可以产生巨大作用,比如在安全距离外收集样本等。


        “我是《星际迷航》的粉丝。急不可耐地想对比一下,看看我们实验室所做的与科幻中的事情,及那些60年代所梦想的东西之间有什么差异。”格里尔说:“结果发现《星际迷航》所想的事情会在2200年、2300年实现。”


原文发布时间为:2017-12-11
本文作者:量子君
本文来源:量子科学,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目录
相关文章
|
11月前
四年研究浓缩为几分钟实验,已故教授所提理论在太空得到证明
四年研究浓缩为几分钟实验,已故教授所提理论在太空得到证明
|
1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机器人
CMU发表新型灵巧机器人算法,准确学习日常家具的操纵方法
CMU发表新型灵巧机器人算法,准确学习日常家具的操纵方法
|
1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史上首次,强化学习算法控制核聚变登上Nature:DeepMind让人造太阳向前一大步
史上首次,强化学习算法控制核聚变登上Nature:DeepMind让人造太阳向前一大步
139 0
|
算法 量子技术
物理学家80页论文证明马斯克「模拟矩阵」:宇宙是个自学成才的计算机(下)
与微软合作的理论物理学家团队发表了一个毛骨悚然的启发性理论:和人类一样,宇宙本身也在观察并学习自己的规律与结构,换句话说,我们生活在一台不断学习自身的电脑里。而且在该理论中,我们永远不会统一物理学定律。
113 0
物理学家80页论文证明马斯克「模拟矩阵」:宇宙是个自学成才的计算机(下)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物理学家80页论文证明马斯克「模拟矩阵」:宇宙是个自学成才的计算机(上)
与微软合作的理论物理学家团队发表了一个毛骨悚然的启发性理论:和人类一样,宇宙本身也在观察并学习自己的规律与结构,换句话说,我们生活在一台不断学习自身的电脑里。而且在该理论中,我们永远不会统一物理学定律。
184 0
物理学家80页论文证明马斯克「模拟矩阵」:宇宙是个自学成才的计算机(上)
|
芯片
马斯克的Neuralink科学家遭质疑:他不是第一个让猴子用大脑控制计算机的人
上周,由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创立的专门从事神经接口技术的公司Neuralink公开了「通灵猴子」这项惊人的工作成果,但是专家们说这项发现其实早在2002年就有了技术展示。Neuralink并不是第一个让猴子用大脑控制计算机的公司。
148 0
马斯克的Neuralink科学家遭质疑:他不是第一个让猴子用大脑控制计算机的人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一个不认识牛顿的AI,绕开所有物理定律,从数据到数据就能预测行星轨道!
机器学习可否「绕开」物理规律,直接从数据给出精确的预测呢?一个最新开发的机器学习算法,能由数据直接输出结果,绕开了牛顿定律,准确预测了太阳系在行星轨道中的位置。
242 0
一个不认识牛顿的AI,绕开所有物理定律,从数据到数据就能预测行星轨道!
NASA揭示迄今为止太阳系中最遥远天体,形似“雪人”的密接双星体
NASA揭示迄今为止太阳系中最遥远天体,形似“雪人”的密接双星体
122 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编解码 人工智能
Nature子刊研究颠覆常识:视网膜计算使眼睛先于大脑产生视觉信息
Aarhus大学博士生第一篇论文即登上Nature子刊,揭秘视觉细胞如何让将运动信号形成大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