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网络驱动初始化module_init函数跟踪

简介: module_init函数对做驱动开发的同学是在太熟悉了,但是关于底层的知识可能大家有些不愿去了解,而其中知识对于网络初始化也直接相关,所以先将此分享。 在驱动程序中有module_init函数,该函数定义在文件 include/linux/module.h中(以前好像在include/linux/init.h中),如下。

module_init函数对做驱动开发的同学是在太熟悉了,但是关于底层的知识可能大家有些不愿去了解,而其中知识对于网络初始化也直接相关,所以先将此分享。

在驱动程序中有module_init函数,该函数定义在文件

include/linux/module.h(以前好像在include/linux/init.h),如下。

#define module_init(x)  __initcall(x);

       该函数是驱动初始化函数入口,在内核启动或模块加载时候执行。每个模块一个module_init函数。

       不过module_init只是个宏,声明为__initcall,又声明在arch/um/include/shared/init.h文件中。

#define __initcall(fn) __define_initcall("1", fn)

#define __define_initcall(level,fn) \

        static initcall_t __initcall_##fn __used \

        __attribute__((__section__(".initcall" level ".init"))) = fn

__define_initcall(level,fn)这个宏的作用就是将初始化函数放在".initcall" level ".init"中。

       其中##表示连接的意思,__initcall_##fn##id 为__initcall_fn_id

如果fn = test_init,id = 6时,__initcall_##fn##id 为 __initcall_test_init6。(如果是#是字符串化的意思,#id 为“id”,id=6时,#id 为“6”。)

通过__attribute__(__section__)设置函数属性,也就是将test_init放在.initcall6.init段中。这个涉及连接的脚本。

       这些宏用于标记一些初始化函数或初始化数。内核在初始化阶段使用这些函数并在之后释放内存资源。

       平台设备的初始化(注册)用arch_initcall()调用,initcall的level为3;驱动的注册用module_init调用,即device_initcall,它的initcall 的level为6。

#define pure_initcall(fn)               __define_initcall(fn, 0)                                                    

 

#define core_initcall(fn)               __define_initcall(fn, 1)

#define core_initcall_sync(fn)          __define_initcall(fn, 1s)

#define postcore_initcall(fn)           __define_initcall(fn, 2)

#define postcore_initcall_sync(fn)      __define_initcall(fn, 2s)

#define arch_initcall(fn)               __define_initcall(fn, 3)

#define arch_initcall_sync(fn)          __define_initcall(fn, 3s)

#define subsys_initcall(fn)             __define_initcall(fn, 4)

#define subsys_initcall_sync(fn)        __define_initcall(fn, 4s)

#define fs_initcall(fn)                 __define_initcall(fn, 5)

#define fs_initcall_sync(fn)            __define_initcall(fn, 5s)

#define rootfs_initcall(fn)             __define_initcall(fn, rootfs)

#define device_initcall(fn)             __define_initcall(fn, 6)

#define device_initcall_sync(fn)        __define_initcall(fn, 6s)

#define late_initcall(fn)               __define_initcall(fn, 7)

#define late_initcall_sync(fn)          __define_initcall(fn, 7s)  

然后会调用do_initcalls函数调用通过xxx_initcall注册的各种函数,优先级高的先执行。所以通过module_init注册的函数在kernel启动的时候会被顺序执行。

目录
打赏
0
0
0
0
78
分享
相关文章
|
12天前
|
Linux系统管理:服务器时间与网络时间同步技巧。
以上就是在Linux服务器上设置时间同步的方式。然而,要正确运用这些知识,需要理解其背后的工作原理:服务器根据网络中的其他机器的时间进行校对,逐步地精确自己的系统时间,就像一只犹豫不决的啮齿动物,通过观察其他啮齿动物的行为,逐渐确定自己的行为逻辑,既简单,又有趣。最后希望这个过程既能给你带来乐趣,也能提高你作为系统管理员的专业素养。
56 20
新四化驱动,如何构建智能汽车的“全场景”可进化互联网络?
在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时代浪潮中,汽车正从单纯的 “机械产品” 进化为先进的 “移动智能终端”。在软件定义汽车(SDV)的崭新时代,每一次 OTA 升级的顺利完成、每一秒自动驾驶的精准决策、每一帧车载娱乐交互的流畅呈现,都离不开一张实时响应、全域覆盖、安全可靠的广域网络。
|
20天前
|
Linux下如何使用Curl进行网络请求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您在Linux下更好地使用Curl进行网络请求。如有疑问,请随时提问!
75 10
|
2月前
|
linux中的目录操作函数
本文详细介绍了Linux系统编程中常用的目录操作函数,包括创建目录、删除目录、读取目录内容、遍历目录树以及获取和修改目录属性。这些函数是进行文件系统操作的基础,通过示例代码展示了其具体用法。希望本文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目录操作函数,提高系统编程的效率和能力。
196 26
Linux(openwrt)下iptables+tc工具实现网络流量限速控制(QoS)
通过以上步骤,您可以在Linux(OpenWrt)系统中使用iptables和tc工具实现网络流量限速控制(QoS)。这种方法灵活且功能强大,可以帮助管理员有效管理网络带宽,确保关键业务的网络性能。希望本文能够为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294 28
深入解析:Linux网络配置工具ifconfig与ip命令的全面对比
虽然 `ifconfig`作为一个经典的网络配置工具,简单易用,但其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网络配置的需求。相比之下,`ip`命令不仅功能全面,而且提供了一致且简洁的语法,适用于各种网络配置场景。因此,在实际使用中,推荐逐步过渡到 `ip`命令,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网络管理需求。
86 11
Ubuntu20.04搭建嵌入式linux网络加载内核、设备树和根文件系统
使用上述U-Boot命令配置并启动嵌入式设备。如果配置正确,设备将通过TFTP加载内核和设备树,并通过NFS挂载根文件系统。
180 15
|
4月前
|
【Linux】System V信号量详解以及semget()、semctl()和semop()函数讲解
System V信号量的概念及其在Linux中的使用,包括 `semget()`、`semctl()`和 `semop()`函数的具体使用方法。通过实际代码示例,演示了如何创建、初始化和使用信号量进行进程间同步。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有效解决多进程编程中的同步问题,提高程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53 19
|
4月前
|
Linux网络文件系统NFS:配置与管理指南
NFS 是 Linux 系统中常用的网络文件系统协议,通过配置和管理 NFS,可以实现跨网络的文件共享。本文详细介绍了 NFS 的安装、配置、管理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希望对您的工作有所帮助。通过正确配置和优化 NFS,可以显著提高文件共享的效率和安全性。
420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