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设计中的 5 个最具争议性的话题

简介: 在 Web 空前繁荣的今天,有关 Web 设计中的各种观点很多会成为话题,有的很快达成一致,有的则一直争议下去,本文讲述 Web 设计中的 5 大经典争议,这些争议从它们诞生的那天起,就被正反两方争得不亦乐乎。

在 Web 空前繁荣的今天,有关 Web 设计中的各种观点很多会成为话题,有的很快达成一致,有的则一直争议下去,本文讲述 Web 设计中的 5 大经典争议,这些争议从它们诞生的那天起,就被正反两方争得不亦乐乎。

争议之一:链接是否应该在新窗口打开

正方:

外部链接应该始终从新窗口打开,当你浏览一个站点的时候,点击了一个链接,却被带到另外一个站点,你在这个站点的会话也因此丢失,这实在令人恼怒。因此,站点内的链接可以在现有窗口打开,而站点外链接则应该在新窗口打开。

反方:

作为 Web 设计师,我们不该控制用户的行为,一个链接是否在新窗口打开,应该是用户自己的选择。剥夺用户的控制权,在用户的桌面上打开一堆窗口或标签,这才是真正让人恼怒的事。如果用户想打开新窗口,他们可以自己选择,而对非熟练用户,新窗口让他们丢失了后退按钮更让他们无所适从。

和事佬:

总体来讲,应该避免使用新窗口打开链接,但在某些场合,如打开购物车中的帮助链接,打开一个非 html 文件(如 PDF 文件),应该使用新窗口。为了提高易用性,最好在需要打开新窗口的地方,用一个小图标提示一下。

争议之二:在链接中应该使用诸如Click here 一类的笼统词汇吗?

正方:

事实证明,Click here 比描述性的链接更容易获得点击,因此应该使用该词汇以获得更好的点击率。

反方:

Click here 一类的链接损害 Web 的易用性,用户在点击之前,只能通过周围的上下文关系猜测这个链接是做什么的。Quality guidelines 建议,任何链接文字都应该明确描述该链接的目的。

和事佬:

为了提高站点的易用性,可访问性和 SEO 性能,应该始终使用描述性链接。很有趣听到有人说 Click here 比描述性链接可以获得更多点击率,不知道那些点击进来的人是不是看两眼就离开了。

争议之三:使用该继续使用 b 和 i 两个标签?

正方:

如果你仅仅想把一个词设为粗体,而这个词并没有强调表示重要的意思,应该使用 b 标签,不该用 strong 标签,读屏软件对 b 和i 标签有不同的发音,而 HTML5 规范中仍包含这两个标签。

反方:

这两个标签的作用是将文字设置为粗体或斜体,从语义角度看,任何装饰性的东西都应该使用 CSS 实现,如果要强调一个词语,应该使用 strong 或 em 标签。

和事佬:

b 和 i 标签不应该用于修饰文字的式样,这些视觉的修饰应该交由 CSS 处理。如果要强调一个词汇或语句,应该使用 strong 或 em 标签。只有在那些没有别的标签可用的场合,才可以考虑 b 和 i 。

争议之四:站点 Logo 是否因出现在 h1 标签中?


正方:

Logo 不应包围在标题标签中,标题标签应该包含这个页面的标题或描述性内容,这是 SEO 的最佳方式,否则,站点中的每个页的标题岂不是全变成公司名字了?

反方:

一个站点最明显的标志是它的 Logo, 而 h1 是一个页面最顶级的标题,将 Logo 包围其中很自然,这样,即使没有 CSS 人们也很容易该明白这个页面的结构。

和事佬:

标题标签的作用是描述内容的层级结构,如果一个站点有一个描述站点内容的标题,应该放在 h1 中,否则,第二级结构或描述性的对象,就是 Logo。

争议之五:是否应该支持 IE6?

正方:

IE6 现在仍占有 10% 的市场份额(在国内更高-译者注),因此,网站毫无疑问应该支持 IE6。世界上仍然有很多公司的系统仍需使用 IE6 访问,另外,还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怎么升级他们的浏览器。

反方:

IE6 已经过时,不支持最新的 Web 技术,它给在线用户带来安全隐患,也是众多 Web 开发设计师的噩梦。包括 YouTube 在内的大型站点已经停止支持 IE6。你也不例外。

和事佬:

IE6 毫无疑问在衰退,随着大公司对它的抛弃,它的死亡可能来得比预期还快,是否支持 IE6 要看的具体情况,可以考虑为 IE6 用户提供最基本的页面格式,而不必为它挣扎。

本文来源:http://line25.com/articles/top-5-web-design-debates-that-cause-the-most-riots

中文编译来源:锐商企业CMS 网站内容管理系统 官方网站

相关文章
|
存储 缓存 编解码
Web端短视频编辑器的设计与实现 - 像做PPT一样做视频
对于视频的生产,一般的方案是交由专业机构去创作,但这将花费很多预算,如果我们能提供一个工具,基于知识的通用结构沉淀一些视频模版,让用户快速创作出视频知识内容岂不美哉?让想法再奔放些,如果我们能直接从知识库中抽取结构化的知识内容直接生成视频或是半成品视频,用户只需要稍作调整就能发布,这想想就很酷吧?是的,小蜜视频创作工具我就是想做这样一件事情。本篇分享来自阿里巴巴前端工程师李志成(敦固)在第十六届D2前端技术论坛的分享。
2864 0
Web端短视频编辑器的设计与实现 - 像做PPT一样做视频
|
Python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带你读《Python Django Web典型模块 开发实战》之三:用Django设计大型电商的类别表
本书内容涵盖了收费API业务模型的开发、网站防爬虫策略、网站违禁词自查系统的搭建、会员系统的搭建、前后端分离项目的上线部署等大大小小十余个项目模块分析,可以基本解决Django学习者从理论到实践过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大部分问题。
|
存储 前端开发 Java
一文概览设计Web API 中的细节
一文概览设计Web API 中的细节
154 0
|
Web App开发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译】2019年,如何设计Web页面
【译】2019年,如何设计Web页面
111 0
【译】2019年,如何设计Web页面
|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小程序
深度 | 跨平台Web Canvas渲染引擎架构的设计与思考
这篇文章主要从技术视角介绍下跨平台WebCanvas的架构设计以及一些关键模块的实现方案(以Android为主),有不准确的地方欢迎指正或者讨论。
深度 | 跨平台Web Canvas渲染引擎架构的设计与思考
|
编解码 前端开发 搜索推荐
下一代响应式Web设计:组件驱动式Web设计
自从著名设计师 Ethan Marcotte(@beep)在 A List Apart上发表了一篇名为《 Responsive Web Design》的文章之后,响应式网页设计(RWD,即 Responsive Web Design)的身影就出现在了公众面前。自此就有了响应式 Web 设计这个概念。从提出这个概念到今天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了。在这十多年来,CSS 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增了很多新的特
437 4
下一代响应式Web设计:组件驱动式Web设计
|
Web App开发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前端开发
下一代响应式Web设计:组件驱动式Web设计(4)
下一代响应式Web设计:组件驱动式Web设计
205 0
下一代响应式Web设计:组件驱动式Web设计(4)
|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API
下一代响应式Web设计:组件驱动式Web设计(3)
下一代响应式Web设计:组件驱动式Web设计
110 0
下一代响应式Web设计:组件驱动式Web设计(3)
|
前端开发 搜索推荐 开发者
下一代响应式Web设计:组件驱动式Web设计(2)
下一代响应式Web设计:组件驱动式Web设计
117 0
下一代响应式Web设计:组件驱动式Web设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