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十年创作之路(一)

简介:
  大家如对下文中提到的图书感兴趣,可点击这里了解《网管员必读》和《网络工程师必读》两系列丛书,目前两套丛书正在进行回馈读者大行动,购书即有好礼相送。
   
     回顾自己的写稿之路,至今已整整十年了。十年前,我在电脑城装了我的第一台电脑和 HP 670C 彩色打印机,那时主流的是 P133 处理器,两者加在一起一万多元。我记得那时我对经销的装机人员说了这样一句“师傅,为我装好点,这可能是我最后一买电脑”,那师傅接着说“又不是买房子,不可能是最后一次的”。我当时没在意,也可能体会不到,因为那时我对电脑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其实这在我后面的 IT 生涯中被一次又一次证实了,因为我几乎是每隔两年就要买一台,甚至两台电脑(手提和台机都换),时至今日,十年来我所买的电脑总数应该差不多十台了(我开过游戏机室 ^_^ )。
 
也是从那时起,便开始了我的 IT 稿件创作之路。最开始因为没有网络,我的稿件都是用我的彩打打印,然后通过邮局邮寄的。投稿的媒体主是一些第一批 IT 纸媒(也称“平面媒体”),如《电脑报》、《电子报》、《电脑知识》等。那时每得到一篇稿费,非常高兴,都会记在一个专门的小本子中。那时因为这些媒体都是些小稿件,所以一般一篇稿件在 60 元左右,每年所得的稿费也在 2000 元左右。虽然在现在看来不多,但那时我确实非常满足,因为这在我身边的同事看来,我已是一位比较出名的小作者了,挺让人羡慕的。
 
随着新的世纪到来,网络开始普及了,我也比较早用上了网络。有了网络,我觉得写稿方便了许多,因为通过邮件可以直接向媒体发送稿件,不用邮寄那么麻烦了,既省时又省钱,还能很快收到对方的确认回信。有了网络,不仅写稿的效率高了许多,而且投稿的地方也多了,那时的网易、新浪、天极网、计算机世界网等媒体都接受网上投稿。还有一个令我高兴的地方就是这些媒体对稿件字数的限制没有平面媒体那么严格了,一般的稿件 3000 来字肯定没问题,好的稿件,上万字也会发表的。我这么一算,一篇稿最起码也可以得 200 来元稿费,一个月发十篇就有以前一年的稿费那么多。我认为这是我的一个绝佳生财之道( ^_^ ),我要充分利用我的电脑,把我的装机钱赚回来了。于是做出了向网媒投稿的决定。
 
第一次向这么大的媒体投稿,怕不能发表,所以我同时向多家媒体投稿了(一稿多投 ^_^ )。因为是第一次,所以我在选题上做了许多许多筛选,最终确定了一个我自认为非常有份量、而且当时还比较新的“文件加密与数字签名”。意想不到的是,一个星期左右,网易、天极网和计算机世界网同时刊登发这篇长达 5000 字以上的稿件,每个媒体我都收到了近 300 元的稿费。真是开心死了!!心里一算,一篇稿子就有近千元的收入(当然现在看来这是不道德的,但那是第一次正式向网络媒体写作,心里没底,也根本没想到会都采用)。这样更加坚定了我继续写稿的决心,于是在 2001 年成为了天极网的签约作者,基本上专门为天极网写稿(当然早就不再一稿多投了 ^_^ )。写稿的选题非常广,除了比较熟悉的网络外,还有办公设备、计算机硬、软件和笔记本等,我都是主力作者。一个月下来,至少发表 10 篇以上的稿件,每月的稿费收入基本上是在 2000 元左右。
 
到了 2003 年,写的稿件是越来越多了,找我写稿的媒体也是越来越多,如后来的 IT168 、 e800 、《家用电脑》、《中国数据通信》、《电子世界》等。但因为那时我除了写稿外,此时已开始写书,没有太多时间,另外当时已在 IT 媒体中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所以我对约稿字数和稿费标准有了重新的要求,一般对平面媒体是非专题不写,网络媒体小于 4000 字的不写。即使是这样,我的约稿量还是非常这多,有时还真得拿出整月来完成,这样一来,几个媒体的稿费加起来,一般一个都有近万元,这在写散稿的行列应该算是多的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生产厂家、经销商,不是说大话,包括 IBM 、 SUN 等世界名牌大厂,都有找过我写广告之类稿件的,国内厂家则更多了。这类稿件比较难写,一要能有一定的广告宣传作用,又要不被编辑、读者识破,但收入比一般稿件好很好,大厂的通常一篇稿件可以有近千元的收入。至此,有许多人认为我已是写稿行业的“金牌人物”,因为我已有足够资格与媒体谈价格和条件。当然在这些条件背后则是这些媒体给的选题也相对难了许多,一般都是比较难写的专题,或者比较少人难写的稿件,如硬件服务器类稿件。 2003 仍年底,虽然没有统计,但从这么几年每月的发稿量来说,应该所写的稿件在 2000 篇以上,现在网上转载我的稿件的情况也非常普遍,随便搜索一下“茶乡浪子”、“ IT 自由人”和“京缘”,以及我的真名“王达”的,都可以搜索出许多出自我写的稿件。
 
到了 2004 年,我的写散稿历史基本上结束了,因为我的书稿任务非常重,实在没时间了。尽管像 IT168 、 e800 、天极网等知名媒体的一再约稿,但仍无能为力。直到今天,近两年时间了,基本上没有写过散稿了。从 2004 年开始,就专注编写“网管员必读”系列图书了,直到今年 9 其份才全部完成其中的七本,其中付出了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我可以说是没有规定的休息时间,只是到了自己认为不想写的时候休息一下,或者一天,到了头脑比较清醒时又得马上工作。
 
截止目前为止,我的写散稿历史是完全结束了,因为目前的书稿任务非常重,每天必得都得不停地写书稿。已出版的图书有二十来部,近几年已定案计划出版的图书还二十来部,详情参见的工作室网站  [url]http://www.bookb2b.com/studio/user/lingyun/[/url] 
本文转自王达博客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winda/6390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茶乡浪子
相关文章
|
28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算法
拥抱变革:我的技术感悟之旅
【2月更文挑战第30天】 在技术的海洋中航行,我体会到了不断学习和适应的重要性。本文将分享我个人的技术旅程,包括对新兴技术的探索、失败与成功的教训以及对未来技术趋势的预测。这段经历不仅增强了我作为开发者的能力,还让我深刻理解到持续创新和灵活应变的价值。
22 1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设计模式 运维
如何快速成长为技术大牛
不管是开发测试运维,每个技术人员心里多多少少都有一个称为技术大牛的梦,毕竟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正是对技术梦的追求促使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提升自己,然而梦想是美好地现实却是残酷的,很多同学在实际工作后就会发现,很想称为技术大牛但做的事情看起来跟大牛都不沾边,比如程序员说:“天天写业务代码还加班,如何才能成为技术大牛”。测试说每天都有执行不完的测试用例。运维说:“扛机器 接网线 敲shell命令, 这不是我想要的运维人生”。
如何快速成长为技术大牛
|
人工智能 Cloud Native 安全
重磅嘉宾畅聊大数据&AI开源话题,零距离感受激荡开源江湖
「开源人说」第四期——大数据& AI专场在今年云栖大会举办,阿里巴巴开源委员会大数据AI领域副主席王峰和阿里云AI开源项目EasyRec负责人施兴现场分享热门开源项目背后的故事。开源中国创始人&CTO红薯,白鲸开源联合创始人代立冬,浙大博导赵俊博,InfoQ总编辑王一鹏、Apache软件基金会成员李钰等嘉宾圆桌共话,对开源热点及痛点问题展开激烈讨论。
195058 36
重磅嘉宾畅聊大数据&AI开源话题,零距离感受激荡开源江湖
|
存储 人工智能 达摩院
贾扬清演讲实录:人工智能,当梦想走进现实丨2022云栖阿里灵杰人工智能论坛
贾扬清在阿里灵杰人工智能论坛上分享从技术,工程,产品的角度,讲述从实验室到产业的这些事情。
贾扬清演讲实录:人工智能,当梦想走进现实丨2022云栖阿里灵杰人工智能论坛
|
云安全 监控 安全
不容错过的技术盛宴,4场全是 eBPF 技术干货,明天见 | 第 44-47 期
明天下午2点,由eBPF 技术探索 SIG引领者、国内最早 Linux 操作系统奠基人陈莉君教授及其SIG核心成员共同探讨 eBPF 的技术和发展及本 SIG 的目标和规划。
不容错过的技术盛宴,4场全是 eBPF 技术干货,明天见 | 第 44-47 期
|
消息中间件 人工智能 弹性计算
当开源走进课堂,激发大学生的不竭创新动力
随着中国信息技术飞速的发展,云计算、AI、5G等创新技术被更多地运用到教育手段变革、教育资源共享之中。阿里云提出的“飞天加速计划”也在后疫情时代,通过云力量帮助中国高校培养新一批创新人才。
5186 4
|
监控 前端开发 Cloud Native
第十六届 D2 前端技术论坛完成 6 大专场 21 个话题集结,快来划重点,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一年一度的前端盛会D2前端技术论坛就要来啦,话题集结完成,快来报名学习吧!
1534 0
第十六届 D2 前端技术论坛完成 6 大专场 21 个话题集结,快来划重点,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嘘!阿里技术大牛竟然在看这些书……
也许我们无法走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却可以用阅读丈量整个世界。停止阅读就等于停止给大脑供给养分。信息爆炸时代,“养分”的质量决定了个人的成长速度。今天,我们“偷出”了贾扬清、吴翰清等大神的私人书单。到底大神们如何跨界学习,将知识收为己用?一起来感受!
3288 0
|
新零售 Java 应用服务中间件
毕玄:我在阿里的十年技术感悟
在阿里,我们习惯尊称毕玄老师为“毕大师”。他2007年加入阿里,一手打造了HSF,十多年来更见证、参与了阿里在基础技术上的演进与发展:如淘宝在2007-2009年的分布式应用架构升级、2013-2016年的阿里电商异地多活架构升级等。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大学读的是生物专业。
12743 0
|
新零售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Apache
1月24日云栖精选夜读 | 毕玄:我在阿里的十年技术感悟
在阿里,我们习惯尊称毕玄老师为“毕大师”。他2007年加入阿里,一手打造了HSF,十多年来更见证、参与了阿里在基础技术上的演进与发展:如淘宝在2007-2009年的分布式应用架构升级、2013-2016年的阿里电商异地多活架构升级等。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大学读的是生物专业。
1400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