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将步入BCM阶段

简介:
企业信息化来自于计算机进入企业,网络的兴起加速了这一过程。企业的管理、业务各种信息进入计算机,无纸化办公曾经是企业信息化的标志,信息化似乎是一个时尚的代名词。然而,随着计算机的更新换代,信息系统的不断开发,企业在信息化不断地投入,网络建设、软件开发、安全建设…..到哪里才算是信息化呢?信息化究竟能给企业本身带来什么?是企业的业务量突飞猛进,还是给企业带来意外收益,还是让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了提高?大家都采用了信息化,差距在哪里呢?
在回答这些问题前,我们先来看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经历的几个阶段,也是我们对企业信息化内涵的理解:
1、“孤岛”阶段。计算机进入企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业务发展的需要,比如科学计算,计算机出现的第一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科技人员烦琐的手工计算工作,所以从提供工作效率的角度,很多科研企业、数据统计部门引进了大量的计算机,节省高科技人才的时间就是企业投资的巨大节省。同时在一些自动控制方面,计算机的精确、快速让传统的人工控制方式大为落后,提高自动化程度是企业产品的竞争发展必须要引入的,这些企业都是从业务需求角度开始引入计算机。另一种是PC出现后,PC上日益发展的各种应用软件让很多传统办公管理工作变得方便,而且质量很高,尤其是文字处理软件的推行,让企业所有的秘书办公桌上都有了电脑;另外,每月的工资计算可以从5天缩短到半天,人员也减少到一个就搞定;给领导总的报告总结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得象精美的画册
在这个阶段,依托于计算机的各种软件系统逐渐被开发出来,从财务到人事系统,从库存到营销……由于这时的应用系统大多各自开发,自成体系,完成一项工作就OK,所以我们称这个阶段为“孤岛”阶段。企业内“信息化”是各个业务的“孤岛”,某个部门的领导重视多些,电脑开发的就多一些,不重视就少一些。这个阶段的显著特点,是企业各个信息系统一般不互通,各自为政。
“孤岛”阶段完成了计算机在企业的普及,计算机不再只是科学家使用的高科技产品,而与日常的打字机、电视一样的办公用品,它深入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每个角落,对企业的领导者来说,是一个“知道”计算机的阶段。
2、网络阶段。网络就是把分散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孤岛”变成了“大陆”,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信息化不仅给企业的管理与业务带来方便,而且网络上的企业门户成为企业新的市场渠道,是企业信息化的市场形象。
在内企业开始把内部的各个系统连接起来,最明显的优势就是资源的共享,打印机、绘图仪等设备可以方便地共享,大量的资料可以方便的获得。在企业外,无数个企业与各种组织组成了一个大家庭,“孤单”的系统把再孤单,网络上一下看到众多的“兄弟姐妹”,可用信息量突然大得另人惊讶,网络搜索技术是网络时代的新技术“宠儿”。人与人的距离在电话之后再一次被拉近,网络后“地球村”的概念一时间让人们感觉到信息时代真得来了。
网络是一种新渠道,网站就是企业在网上的标签,是自己的门户,建立企业网站,就是时尚的“触网”。网络时期完成了信息化的初级建设阶段,使信息化进入到内容的比拼阶段。
3、系统整合阶段。
“路有了,没有合适的车就发挥不了路的作用”。随着网络的大规模建设,尤其是电信运营商的推波助澜,打造出网络“高速公路”,让每个企业看到了信息化带来的机遇。然而在“孤岛”阶段建设的各个业务应用系统,其分散设计、没有整体观念的缺点很快暴露出来,简单的连通,仅仅是文件的传递很快就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系统整合很快成为企业界CIO们的重要任务,数据大集中以及数据中心与安全管理的建设成为这个阶段出现频率很高的名词。
集中也是一种重新设计,比如管理上的财务、人事、公文、统计等管理类的统一规划设计,企业的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一条龙的管理,企业的规划、运营、审计、数据分析的辅助决策系统……综合性的、大型计算机系统成为各企业追逐的目标,企业ERP(企业资源优化)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RM(客户关系管理)等,设计越来越人性化,流程越来越合理化。
但是整合也给企业管理带来新的问题,从前计算机作为一种辅助工具是无庸质疑的,计算机开发的管理系统应当符合人工业务处理的习惯,也就是说,早期的业务系统开发都是开发人员“模拟”实际的人工操作流程,设计的业务系统与现实的工作变化不大,用计算机替代了人的烦琐工作,初期的目的并不是要节省人员(主要管理系统)、改变流程。然而随着系统的整合,企业面对的是,各个系统的数据内部互通,业务的流程与人工的流程有很大的改动,甚至很多传统的业务流程被自然地“节省”。流程的改变,人员与体制都变得“不协调”起来。
数据大集中是其中的一个变化,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可以虚拟化使用,存储空间可以虚拟化分配,网络的带宽可以“按需获得”,为了加速系统间的互通业务,把各个系统的处理与数据进行都集中管理,很多分支机构的功能大为简化,但业务处理的效率明显提高。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银行系统的跨行转帐业务时间从一周到几天,再到几小时,再到目前的可以实时到帐。设计型企业的改变更为另人振奋,从“非典”期间的家庭办公,到多个设计单位的“集成设计”,再到面对复杂大系统的“协同设计”,充分调动了团队中每个人员的工作潜力。中国的“嫦娥奔月”在三年内就完成首次飞月成功,用总设计师的话说“是网络化的设计平台技术为整个工程设计提供的可能”。
IT系统的整合在很多企业的CIO的眼里,是整个企业从业务信息化到管理模式信息化的转变,也是企业高层领导管理思路的信息化。企业管理改变了传统的会议加文件的决策下达模式,从统计数据滞后、决策依据不足、计划不如变化快的被动局面,到企业的领导者可以随时得到各个业务的实时数据,可以随时得到各种市场的动态对比报表企业管理搭上快节奏的信息化列车。
4、运营保障阶段
随着企业管理的信息化,IT的运营维护成为企业的重中之重,IT系统的宕机,可能造成整个企业运营的瘫痪。所以从网络成为企业的“神经中枢”之后,企业信息化就步入了运营保障阶段。
运营保障是对业务可持续性服务的保障(BCM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其中包括系统的故障、人为的误操作、外部的攻击、无孔不入的系统病毒、自然的灾害等。当一个系统容量大到一定的程度,可能出现的很多问题是平常无法理解的,即使是小概率的事件,在基数大到一定程度时,也成为出现的“必然”。所以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在早几年的网络建设中就一直把系统的“可运营、可维护”作为主要的建设信条,因为中国一个省的手机使用量可能是外国同行的一个国家的使用量。
建立好完整的信息化保障体系,IT系统成为企业的神经中枢,支撑了企业信息采集、传输与存储,保障了管理指令的下达与执行,企业信息化真正进入稳定的运营阶段。
 
从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里程来看,企业信息化的真正含义是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领导者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对企业实施信息化的管理与控制。所以企业信息化不能以企业建立了多大网络,拥有了多少计算机系统来衡量。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各种新型管理模式出现,员工可以更方便地、更舒服地为企业服务,企业的效率提高了,成本降低了,渠道多样了,合作广泛了。企业信息化真正深入到企业的每个角落,BCM将成为企业CIO的工作重心。




本文转自 zhaisj 51CTO博客,原文链接:http://blog.51cto.com/zhaisj/54489,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
目录
相关文章
|
1月前
|
XML 数据挖掘 OLAP
信息化战略规划过程
信息化战略规划过程
14 0
|
传感器 监控 大数据
智慧城市需要系统性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需要系统性解决方案
140 0
智慧城市需要系统性解决方案
|
人工智能 大数据 新能源
[政策月报]重点培育创业孵化平台,产业资本融合持续推进
11月,国家各部委在创业孵化平台培育方面做出多处部署,并对2019年度拟确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197家孵化器予以公示。
[政策月报]重点培育创业孵化平台,产业资本融合持续推进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物联网 测试技术
|
安全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