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GIS Runtime for .Net Quartz开发探秘(四):加载本地文件

简介: TilePackage(.tpk) TilePackage是使用地图文档(mxd)制作的用于移动端底图的地图包,本质压缩的切片文件和地图文档。 ArcGISTiledLayer tpkfile = new ArcGISTiledLayer(new Uri(FilePath)); myMapView.Map.OperationalLayers.Add(tpkfile); VectorTilePackage(.vtpk) Vtpk是使用ArcGIS Pro生成的矢量切片数据包,矢量切片包的介绍——矢量切片,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底图方案。

TilePackage.tpk

TilePackage是使用地图文档(mxd)制作的用于移动端底图的地图包,本质压缩的切片文件和地图文档。

ArcGISTiledLayer tpkfile = new ArcGISTiledLayer(new Uri(FilePath));  
myMapView.Map.OperationalLayers.Add(tpkfile);

VectorTilePackage(.vtpk)

Vtpk是使用ArcGIS Pro生成的矢量切片数据包,矢量切片包的介绍——矢量切片,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底图方案。这里只介绍矢量切片在移动端加载的方法.
ArcGISVectorTiledLayer avtl = new ArcGISVectorTiledLayer(new Uri(FilePath));  
myMapView.Map.Basemap.BaseLayers.Add(avtl);

.geodatabase文件

.geodatabase文件有两种生产制作方式,可以通过ArcMap预先制作,也可以通过API从ArcGIS Server下载。两种生产方式也代表着ArcGIS Runtime的两种数据流通模式,桌面模式和服务器模式。这里先给出加载方法。

Geodatabase gdb = await Geodatabase.OpenAsync(FilePath);  
foreach (var table in gdb.GeodatabaseFeatureTables)  
                    {  
                        var flayer = new FeatureLayer()  
                        {  
                            Id = filename,  
                            Name = filename,  
                            FeatureTable = table,  
                        };  
                        myMapView.Map.OperationalLayers.Add(flayer);  
                    } 

Scene LayerPackage(.slpk)

Scene LayerPackage即场景图层包,一个符合I3S规范的节点信息和资源打包到一起的一个压缩包文件,目前主要支持3D模型、集成网格、点以及点云数据。slpk主要用于从文件加载三维内容,下面给出slpk的加载方式。

ArcGISSceneLayer sl = new ArcGISSceneLayer();  
sl.Source = new Uri(FilePath);  
this.mySceneView.Scene.OperationalLayers.Add(sl); 

Mobile MapPackage (.mmpk)

Mobile MapPackage是ArcGIS推出的一种多终端应用的离线地图文件,移动地图表既能解决移动端符号渲染问题,又能结合矢量地图解决地图包过大的问题,还能支持离线的查询,分析各种场景。

 .mmpk的内容与上述几个本地文件略有不同,mmpk存储的不仅仅是图层内容,从加载代码中就可以看到,mmpk中存储的是ArcGISMap对象。

MobileMapPackage mapPackage = await MobileMapPackage.OpenAsync(FilePath);  
ArcGISMap map = mapPackage.Maps[0];  
myMapView.Map = map;  









  
相关文章
|
4天前
|
XML 开发框架 .NET
LabVIEW中加载.NET 2.0,3.0和3.5程序集
LabVIEW中加载.NET 2.0,3.0和3.5程序集
12 4
|
3天前
|
开发框架 .NET 开发工具
LabVIEW加载.NET程序集
LabVIEW加载.NET程序集
|
15天前
|
人工智能 量子技术 C#
【专栏】.NET 开发:开启数字化新时代
【4月更文挑战第29天】.NET开发在数字化新时代中发挥关键作用,借助跨平台能力、高性能和现代编程语言支持,如C#,助力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通过企业级应用开发、移动应用和云计算集成,.NET加速业务流程和提升用户体验。未来,.NET将涉足AI、ML、MR/AR及量子计算,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开发者应提升技能,适应高性能需求,把握发展机遇。
|
15天前
|
缓存 监控 算法
【专栏】.NET 开发:实现卓越性能的途径
【4月更文挑战第29天】本文探讨了.NET开发中的性能优化,强调了理解性能问题根源和使用分析工具的重要性。基础优化包括代码优化(如减少计算、避免内存泄漏)、资源管理及选择合适算法。高级策略涉及并行编程、缓存策略、预编译(AOT)和微服务架构。持续性能测试与监控是关键,包括性能测试、监控分析和建立优化反馈循环。开发者应持续学习和实践性能优化,以构建高性能应用。
|
15天前
|
开发框架 .NET C#
【专栏】理解.NET 技术,提升开发水平
【4月更文挑战第29天】本文介绍了.NET技术的核心概念和应用,包括其跨平台能力、性能优化、现代编程语言支持及Web开发等特性。文章强调了深入学习.NET技术、关注社区动态、实践经验及学习现代编程理念对提升开发水平的重要性。通过这些,开发者能更好地利用.NET构建高效、可维护的多平台应用。
|
15天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vr&ar 开发者
【专栏】.NET 技术:引领开发新方向
【4月更文挑战第29天】本文探讨了.NET技术如何引领软件开发新方向,主要体现在三方面:1) 作为跨平台开发的先锋,.NET Core支持多操作系统和移动设备,借助.NET MAUI创建统一UI,适应物联网需求;2) 提升性能和开发者生产力,采用先进技术和优化策略,同时更新C#语言特性,提高代码效率和可维护性;3) 支持现代化应用架构,包括微服务、容器化,集成Kubernetes和ASP.NET Core,保障安全性。此外,.NET还不断探索AI、ML和AR/VR技术,为软件开发带来更多创新可能。
|
15天前
|
物联网 vr&ar 开发者
【专栏】.NET 技术:为开发注入活力
【4月更文挑战第29天】本文探讨了.NET技术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 .NET Core实现跨平台开发革命,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和硬件,如.NET MAUI用于多平台UI;2) 性能提升与生产力飞跃,C#新特性简化编程,JIT和AOT优化提升性能,Roslyn提供代码分析工具;3) 引领现代化应用架构,支持微服务、容器化,内置安全机制。未来,.NET 7将带来更多新特性和前沿技术整合,如量子计算、AI,持续推动软件开发创新。开发者掌握.NET技术将赢得竞争优势。
|
15天前
|
人工智能 前端开发 Cloud Native
【专栏】洞察.NET 技术的开发趋势
【4月更文挑战第29天】本文探讨了.NET技术的三大发展趋势:1) 跨平台与云原生技术融合,通过.NET Core支持轻量级、高性能应用,适应云计算和微服务;2)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的集成,如ML.NET框架,使开发者能用C#构建AI模型;3) 引入现代化前端开发技术,如Blazor,实现前后端一致性。随着.NET 8等新版本的发布,期待更多创新技术如量子计算、AR/VR的融合,.NET将持续推动软件开发的创新与进步。
|
15天前
|
开发框架 物联网 测试技术
【专栏】.NET 开发:打造领先应用的基石
【4月更文挑战第29天】本文探讨了.NET开发框架为何成为构建领先应用的首选。高性能与稳定性是.NET的核心优势,它采用先进的技术和优化策略,如.NET Core的轻量级设计和JIT/AOT编译模式。跨平台兼容性让开发者能用相同代码库在不同操作系统上构建应用。现代化的开发体验,如C#语言的创新特性和Visual Studio的强大工具,提升了开发者生产力。丰富的生态系统和广泛支持,包括庞大的开发者社区和微软的持续投入,为.NET提供了坚实后盾。
|
15天前
|
人工智能 前端开发 Devops
【专栏】洞察.NET 技术在现代开发中的作用
【4月更文挑战第29天】本文探讨了.NET技术在现代软件开发中的核心价值、应用及挑战。.NET提供语言统一性与多样性,强大的Visual Studio工具,丰富的类库,跨平台能力及活跃的开发者社区。实际应用包括企业级应用、Web、移动、云服务和游戏开发。未来面临性能优化、容器化、AI集成等挑战,需持续创新。开发者应深入理解.NET,把握技术趋势,参与社区,共创美好未来。

相关课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