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数据结构与算法揭秘八

简介:

这节重点讨论 树的结构的源代码实现。

先做一铺垫,讨论一下二叉树的存储结构。二叉树的存储结构分为线性存储和链式存储等等。

1、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
对于一棵完全二叉树,由性质 5可计算得到任意结点 i 的双亲结点序号、左孩子结点序号和右孩子结点序号。所以,完全二叉树的结点可按从上到下和从左到右的顺序存储在一维数组中,其结点间的关系可由性质 5计算得到,这就是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下图所示的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为:

但是,对于一棵非完全二叉树,不能简单地按照从上到下和从左到右的顺序存放在一维数组中, 因为数组下标之间的关系不能反映二叉树中结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所以, 应该对一棵非完全二叉树进行改造, 增加空结点 (并不存在的结点)使之成为一完全二叉树,然后顺序存储在一维数组中。下图(a)是

完全二叉树形态,下图(b)是顺序存储示意图。

显然, 顺序存储对于需增加很多空结点才能改造为一棵完全二叉树的二叉树适合,因为会造成空间的大量浪费。实际上,采用顺序存储结构,是对非线性
的数据结构线性化,用线性结构来表示二叉树的结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所以,需要增加空间。一般来说,有大约一半的空间被浪费。最差的情况是右单支树,如
下图所示,一棵深度为k的右单支树,只有k个结点,却需要分配 2k-1个存储单元。

二叉树的链式存储分为二叉链式存储和三叉链式存储。

二叉树的二叉链式存储:

二叉树的二叉链表存储结构是指二叉树的结点有三个域: 一个数据域和两个引用域,数据域存储数据,两个引用域分别存放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地址。当左
孩子或右孩子不存在时,相应域为空,用符号 NULL 或∧表示。结点的存储结构如下所示:

二叉树的三叉链式存储:

使用二叉链表,可以非常方便地访问一个结点的子孙结点,但要访问祖先结点非常困难。 可以考虑在每个结点中再增加一个引用域存放其双亲结点的地址信息,这样就可以通过该引用域非常方便地访问其祖先结点。这就是下面要介绍的三叉链表。
二叉树的三叉链表存储结构是指二叉树的结点有四个域: 一个数据域和三个引用域,数据域存储数据,三个引用域分别存放其左、右孩子结点和双亲结点的地址。当左、右孩子或双亲结点不存在时,相应域为空,用符号 NULL 或∧表示。结点的存储结构如下所示:

简单的介绍了二叉树的存储结构后,我们重点看一看他的源代码的实现,这是这篇文章的重点。

二叉树的二叉链表的结点类有 3个成员字段:数据域字段 data、左孩子引用域字段 lChild和右孩子引用域字段 rChild。二叉树的二叉链表的结点类的实现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Node<T>
{
private T data; //数据域
private Node<T> lChild; //左孩子
private Node<T> rChild; //右孩子  如下图所示

//构造器 赋值给相应的数据域,左孩子,右孩子。如图所示
public Node(T val, Node<T> lp, Node<T> rp)
{
data = val;
lChild = lp;
lChild = rp;
}


//构造器 赋值给相应相应的左孩子,右孩子,数据域赋值给相应的默认值 如图所示
public Node(Node<T> lp, Node<T> rp)
{
data = default(T);
lChild = lp;
rChild = rp;
}

//构造器 赋值给相应的数据域,左孩子为空,右孩子为空。如图所示
public Node(T val)
{
data = val;
lChild = null;
rChild = null;
}


//构造器 赋值给相应的 左孩子,右孩子为空,数据域为空。如图所示
public Node()
{
data = default(T);
lChild = null;
rChild = null;
}


//数据属性
public T Data
{
get
{
return data;
}
set
{
value = data;
}
}

//左孩子属性
public Node<T> LChild
{
get
{
return lChild;
}
set
{
lChild = value;
}
}

public Node<T> RChild
{
get
{
return rChild;
}
set
{
rChild = value;
}
}

 

}

不带头结点的二叉树的二叉链表比带头结点的二叉树的二叉链表的区别与不带头结点的单链表与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区别一样。 下面只介绍不带头结点的二叉树的二叉链表的类 BiTree<T>。BiTree<T>类只有一个成员字段 head表示头引用。以下是 BiTree<T>类的源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BiTree<T>
{
private Node<T> head; //头引用 默认指向了根结点

//头引用属性
public Node<T> Head
{
get
{
return head;
}
set
{
head = value;
}
}

//构造器
public BiTree()
{
head = null;
}

//构造器
public BiTree(T val)
{
Node<T> p = new Node<T>(val);
head = p;

}

//构造器
public BiTree(T val, Node<T> lp, Node<T> rp)
{
Node<T> p = new Node<T>(val,lp,rp);
head = p;
}

//判断是否是空二叉树
public bool IsEmpty()
{
if (head == null)
{
return true;
}
else
{
return false;
}
}

//获取根结点
public Node<T> Root()
{
return head;
}

//获取结点的左孩子结点
public Node<T> GetLChild(Node<T> p)
{
return p.LChild;
}

//获取结点的右孩子结点
public Node<T> GetRChild(Node<T> p)
{
return p.RChild;
}

//将结点p的左子树插入值为val的新结点,
//原来的左子树成为新结点的左子树
public void InsertL(T val, Node<T> p)
{

Node<T> tmp = new Node<T>(val);
tmp.LChild = p.LChild;
p.LChild = tmp;
}

//将结点p的右子树插入值为val的新结点,
//原来的右子树成为新结点的右子树
public void InsertR(T val, Node<T> p)
{
Node<T> tmp = new Node<T>(val);
tmp.RChild = p.RChild;
p.RChild = tmp;
}
算法的复杂度是O(1)
//若p非空,删除p的左子树
public Node<T> DeleteL(Node<T> p)
{
if ((p == null) || (p.LChild == null))
{
return null;
}

Node<T> tmp = p.LChild;
p.LChild = null;

return tmp;
}
算法的复杂度是O(1)
//若p非空,删除p的右子树
public Node<T> DeleteR(Node<T> p)
{
if ((p == null) || (p.RChild == null))
{
return null;
}

Node<T> tmp = p.RChild;
p.RChild = null;

return tmp;
}
算法的复杂度是O(1)
//判断是否是叶子结点
public bool IsLeaf(Node<T> p)

{
if ((p != null) && (p.LChild == null) && (p.RChild == null))
{
return true;
}
else
{
return false;
}
}

这些操作的具体情况如图所示:


}

由于类中基本操作都比较简单,这里不一一详细说明。

说完这些操作,我们再看看他的遍历的实现

二叉树的遍历是指按照某种顺序访问二叉树中的每个结点, 使每个结点被访问一次且仅一次。遍历是二叉树中经常要进行的一种操作,因为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求对二叉树中某个或某些特定的结点进行处理, 这需要先查找到这个或这些结点。
实际上, 遍历是将二叉树中的结点信息由非线性排列变为某种意义上的线性排列。也就是说,遍历操作使非线性结构线性化。
由二叉树的定义可知,一棵二叉树由根结点、左子树和右子树三部分组成,若规定 D、L、R 分别代表遍历根结点、遍历左子树、遍历右子树,则二叉树的遍历方式有 6种:DLR、DRL、LDR、LRD、RDL、RLD。由于先遍历左子树和先遍历右子树在算法设计上没有本质区别,所以,只讨论三种方式:DLR(先序遍历) 、LDR(中序遍历)和 LRD(后序遍历) 。 除了这三种遍历方式外,还有一种方式:层序遍历(Level Order)。层序遍历
是从根结点开始, 按照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访问每个结点一次仅一次。 由于树的定义是递归的,所以遍历算法也采用递归实现。下面分别介绍这四
种算法,并把它们作为 BiTree<T>类成员方法。

先序遍历的基本思想是:首先访问根结点,然后先序遍历其左子树,最后先序遍历其右子树。先序遍历的递归算法实现如下,注意:这里的访问根结点是把根结点的值输出到控制台上。当然,也可以对根结点作其它处理。
public void PreOrder(Node<T> root)
{
//根结点为空
if (root == null)
{
return;
}

//处理根结点
Console.WriteLine("{0}", root.Data);

//先序遍历左子树

PreOrder(root.LChild);

//先序遍历右子树
PreOrder(root.RChild);  

这个算法的复杂度是O(n²) 如图所示:


}

2、中序遍历(LDR)
中序遍历的基本思想是:首先中序遍历根结点的左子树,然后访问根结点,
最后中序遍历其右子树。中序遍历的递归算法实现如下:
public void InOrder(Node<T> root)
{
//根结点为空
if (root == null)
{
return;
}

//中序遍历左子树
InOrder(root.LChild);

//处理根结点
Console.WriteLine("{0}", root.Data);

//中序遍历右子树
InOrder(root.RChild);

算法的复杂度是O(n²) 如图所示:


}

3、后序遍历(LRD)
后序遍历的基本思想是:首先后序遍历根结点的左子树,然后后序遍历根结
点的右子树,最后访问根结点。后序遍历的递归算法实现如下,
public void PostOrder(Node<T> root)
{
//根结点为空
if (root == null)
{
return;
}

//后序遍历左子树
PostOrder(root.LChild);

//后序遍历右子树

PostOrder(root.RChild);

//处理根结点
Console.WriteLine("{0}", root.Data);

算法的复杂度是O(n²)。如图所示:

 

}

 

4、层序遍历(Level Order)
层序遍历的基本思想是:由于层序遍历结点的顺序是先遇到的结点先访问,与队列操作的顺序相同。所以,在进行层序遍历时,设置一个队列,将根结点引用入队,当队列非空时,循环执行以下三步:
(1) 从队列中取出一个结点引用,并访问该结点;
(2) 若该结点的左子树非空,将该结点的左子树引用入队;
(3) 若该结点的右子树非空,将该结点的右子树引用入队;
层序遍历的算法实现如下:
public void LevelOrder(Node<T> root)
{
//根结点为空
if (root == null)
{
return;
}

//设置一个队列保存层序遍历的结点
CSeqQueue<Node<T>> sq = new CSeqQueue<Node<T>>(50);

//根结点入队
sq.In(root);

//队列非空,结点没有处理完
while (!sq.IsEmpty())
{
//结点出队
Node<T> tmp = sq.Out();

//处理当前结点
Console.WriteLine("{o}", tmp);

//将当前结点的左孩子结点入队
if (tmp.LChild != null)
{
sq.In(tmp.LChild);
}

if (tmp.RChild != null)
{
sq.In(tmp.RChild);
}
}

算法的复杂度是O(n²) 如图所示:


}

这篇文章,我们介绍了二叉树的源代码的实现,一些基本的常识已经介绍完成了。我们下届还补充一些树案例,更好的利用树的作用。

目录
相关文章
|
1月前
|
开发框架 算法 搜索推荐
C# .NET面试系列九:常见的算法
#### 1. 求质数 ```c# // 判断一个数是否为质数的方法 public static bool IsPrime(int number) { if (number < 2) { return false; } for (int i = 2; i <= Math.Sqrt(number); i++) { if (number % i == 0) { return false; } } return true; } class Progr
58 1
|
4月前
|
搜索推荐 算法 C#
【Unity 3D】C#中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等算法的详解(附源码 超详细)
【Unity 3D】C#中冒泡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等算法的详解(附源码 超详细)
46 1
|
4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算法 C#
C# | 凸包算法之Andrew‘s,获取围绕一组点的凸多边形的轮廓点
这篇关于凸包算法的文章,本文使用C#和Andrew’s算法来实现凸包算法。 首先消除两个最基本的问题: 什么是凸包呢? 凸包是一个包围一组点的凸多边形。凸多边形是指多边形中的每个内角都小于180度的多边形。 凸包算法有什么用呢? 凸包算法的作用是找到这个凸多边形,并且使用最少的点来绘制出它的轮廓。凸包算法在计算机图形学、计算几何和机器学习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55 0
|
1月前
|
搜索推荐 C#
C#实现选择排序算法
C#实现选择排序算法
16 2
|
1月前
|
搜索推荐 C#
C#实现冒泡排序算法
C#实现冒泡排序算法
18 0
|
3月前
|
算法 C#
C# .Net Core bytes转换为GB/MB/KB 算法
C# .Net Core bytes转换为GB/MB/KB 算法
40 0
|
4月前
|
存储 算法 数据处理
C# | 上位机开发新手指南(十一)压缩算法
流式压缩 流式压缩是一种能够实时处理数据流的压缩方式,例如音频、视频等实时传输的数据。 通过流式压缩算法,我们可以边读取边压缩数据,并能够随时输出已压缩的数据,以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减少存储和传输所需的带宽。 块压缩 块压缩则是将数据划分为固定大小的块,在每个块内进行独立的压缩处理。块压缩通常适用于文件、存储、传输等离线数据处理场景。 字典压缩 字典压缩是一种基于字典的压缩算法,通过建立一个字典来存储一组重复出现的字符串,并将这些字符串替换成字典中相应的索引,从而减少数据的存储和传输。字典压缩算法可以更好地处理数据中的重复模式,因为它们可以通过建立字典来存储和恢复重复出现的字符串。
46 0
C# | 上位机开发新手指南(十一)压缩算法
|
4月前
|
算法 C#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C# | 上位机开发新手指南(十)加密算法——ECC
本篇文章我们将继续探讨另一种非对称加密算法——ECC。 严格的说,其实ECC并不是一种非对称加密算法,它是一种基于椭圆曲线的加密算法,广泛用于数字签名和密钥协商。 与传统的非对称加密算法(例如RSA)不同,ECC算法使用椭圆曲线上的点乘法来生成密钥对和进行加密操作,而不是使用大数分解等数学算法。这使得ECC算法具有相同的安全性和强度,但使用更少的位数,因此在资源受限的环境中具有优势。 ECC算法虽然使用公钥和私钥进行加密和解密操作,但是这些操作是基于点乘法实现的,而不是基于大数分解等算法实现的。因此,ECC算法可以被视为一种非对称加密算法的变体,但是它与传统的非对称加密算法有所不同。
130 0
C# | 上位机开发新手指南(十)加密算法——ECC
|
4月前
|
XML 算法 安全
C# | 上位机开发新手指南(九)加密算法——RSA
RSA的特性 非对称性 RSA算法使用公钥和私钥两个不同的密钥,公钥用于加密数据,私钥用于解密数据。公钥可以公开,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而私钥只有密钥持有人可以访问。 安全性 RSA算法基于大数分解难题,即将一个大的合数分解成其质数因子的乘积。由于目前没有有效的算法可以在合理的时间内对大质数进行分解,因此RSA算法被认为是一种安全的加密算法。 可逆性 RSA算法既可以用于加密,也可以用于解密。加密和解密都是可逆的过程,只要使用正确的密钥,就可以还原原始数据。 签名 RSA算法可以用于数字签名,用于验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签名过程是将数据使用私钥进行加密,验证过程是将签名使用公钥进行解密。
102 0
C# | 上位机开发新手指南(九)加密算法——RSA
|
4月前
|
算法 搜索推荐 安全
C# | 上位机开发新手指南(八)加密算法——AES
AES——这是在加密算法中相当重要的一种加密方式! 虽然这个世界上已经存在了非对称加密算法(比如RSA、ECC等),但是在对称加密算法中,AES的地位依然相当重要。与非对称加密算法不同,对称加密算法使用的是相同的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因此其加密和解密速度更快,而且更加高效。而在对称加密算法中,AES是目前最安全、最可靠的加密算法之一,其加密强度和运行效率都非常高。因此,无论是在个人计算机、移动设备,还是在服务器和云计算等领域,AES都被广泛应用于数据的加密和解密过程中。
93 0
C# | 上位机开发新手指南(八)加密算法——A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