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应用开发架构概述

简介:

通常一个App的成长过程都是这样的:

第一阶:先用最少的成本和时间快速把东西做出来。

第二阶段:积累一定用户量之后在小步快跑的迭代功能。

第三阶段:性能和体验上逐步求精。

我发现好多项目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耗费了好多本来不应该浪费的人力成本、时间成本。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前期忽略了合理的架构,我甚至经历过因为前期的设计不合理导致后期技术债务太多项目濒临死掉、整个项目组全员换掉重造锅炉的境地。所以,我们为什么不既能使用最简洁的方式实现功又能要保证后期灵活的扩展能力呢?下面是本人最近项目实践的一些整理,抛砖引玉,希望一起讨论。

视图和数据

好的代码一定是层次分明、职责分明,糟糕的代码架构就是没有层次没有模块,每次修改代码都是牵一发动全身。从大的方面来讲Android应用都会被分为两层:视图层、数据层。

20160103091000_66420.png

数据和视图

视图:一般以Activity为依托的各种View,包含View、ViewGroup和WebView,还有各种fragment。

数据:支撑整个应用逻辑的数据,分为两类。一类存储在远端服务器上的,一类在本地。远端数据需要通过网络(通常是Http)获取,本地数据包括sqlite存储的关系型数据,文件系统,内存缓存对象。

必然联系

用数据驱动视图变化,这才产生了丰富多彩的应用交互世界,所以,视图和数据的联系是必然的。

视图数据的直接联系

在Android平台和整个移动开发生态都发展的非常快,在Android兴起之初,对层的重要性不是太强调,所有很多开始写Android程序的开发对层划分不是太清晰 ,看到很多入门书本里很多直接在Activity里面直接处理数据的代码,例如直接在Activity里面直接调SharedPrefrence操作数据,直接在Activity 里面直接调用网络请求等,很多初级选手的很容易写出这样没有层次的代码出来。当接口变更,当存储方式更好的时候整个UI层面的逻辑都受影响。

解耦

好一点的设计必然会做一次隔离:尽量做到UI和数据彼此透明、“互不干涉内政”。

解耦

隔离的好处是:一、 提高可维护性。在UI逻辑发生变化甚至整个端掉都不会影响到处理逻辑。二、 提高可复用性。复用通常是数据的复用,数据逻辑不受UI的左右,由此可以服务于多个UI视图。三、 可读性。层次分清之后按照统一的架构思路去理解代码,当然还得靠开发人员良好的编程素养和代码规范。

那么怎么做到隔离呢?关于解耦,业界比较流行的可以归纳为两种:MVC、MVP(MVVM)。

MVC解耦

MVC

V:V在MVC架构中Activity(托管Fragment,View,WebView等)首先充当V的角色。

M:业务逻辑层划分出来专门处理数据。例如:数据的http请求,数据解析和储存等逻辑都封装在这一层。Activity 不直接和Http,Dao(数据访问对象层)直接有联系了,视图数据从此为路人。

C:C是什么?

MVC这个概念,在移动应用开发出现之前就已经产生了,最经典的使用场景:JSP +servlet+javabean,我开始接触MVC页是在做JavaWeb开发的时候。后来Android开发火了,把这套模式搬上来。但是控制器(C)的概念在Android应用开发中不太好理解,也只能很狭义的理解为接受或控制事件或逻辑层的回调响应,所以在Android应用开发中,套上MVC,Activity 兼具V和C的角色。

MVP解耦

很多时候视图层面还是充斥中很多复杂的逻辑,例如UI事件的响应处理,网络响应的回调等等,充斥着各种监听器的回调。我们期望视图V便当更简单、更纯粹,V只负责绘制和刷新其他逻辑都不用管了,也不想和M有直接的联系。从MVC的VC(Activity)中我们分离一层出来叫做Presenter,由它来负责调度UI何时刷新、由它来接受UI的事件响应并传达指令给M。从此V和M是路人,V和数据的距离跟远了。

mvp

V:Activity为代表,这时候的Activity更为简单了,只负责UI的绘制和刷新。

P:负责传达指令。向上接收V的事件指令并需要的时候传达给M,向下接收M的指令并通知V刷新UI。

M:只负责出来数据逻辑。其实还可以细分一些东西,比如Http请求,很多时候我们的Http框架都是用的第三方开源框架,如果有一天更优秀的框架出现了,要更换,怎么才能做到不影响其他层次?如果我门做了分层隔离那么,我门可以很轻松的换掉,如果没有做分层隔离,那么我门可能要在每一个功能模块的M中修改代码,修改代价是巨大的,所以一遍第三方开源框架我都不会直接使用而是在业务上做一层抽象隔离。同理,本地数据的存储,也有必要做响应的封装或隔离,因为今天是用Litepal,也许某一天想用GreenDao了,只需要修改封装类的代码就好了。

MVP的依赖关系:

MVP依赖关系

MVP类图:

MVP类图

我们把每一层都抽象成一个接口,例如V层,我们定义一个接口为View(不要和Android API里的View弄混了),让后Activity为这个View的具体实现。每一层对另一层的依赖都是接口依赖,并不关心另一层的具体实现,每一层我们都可以写不同的实现,随时切换,这就意味着,有一天如果有一层不好用了,我们可以轻松的重写另一个实现来替换掉,而不是如履薄冰的修改。

MVP demo

https://github.com/liuguangli/androidmvp

未完待续…

关于架构与解耦,并非一篇博客文章就能说清楚的,文章如有不足之处恳请指正,后续有时间还会做相关补充总结。 
目录
相关文章
|
29天前
|
存储 SQL 关系型数据库
ClickHouse(02)ClickHouse架构设计介绍概述与ClickHouse数据分片设计
ClickHouse的核心架构包括执行过程和数据存储两部分。执行过程涉及Parser与Interpreter解析SQL,通过Column、DataType、Block、Functions和Storage模块处理数据。Column是内存中列的表示,Field处理单个值,DataType负责序列化和反序列化,Block是内存中表的子集,Block Streams处理数据流。Storage代表表,使用不同的引擎如StorageMergeTree。数据存储基于分片和副本,1个分片由多个副本组成,每个节点只能拥有1个分片。
70 0
ClickHouse(02)ClickHouse架构设计介绍概述与ClickHouse数据分片设计
|
1月前
|
数据库 Android开发 开发者
构建高性能微服务架构:从理论到实践构建高效Android应用:探究Kotlin协程的优势
【2月更文挑战第16天】 在当今快速迭代和竞争激烈的软件市场中,微服务架构以其灵活性、可扩展性和独立部署能力而受到企业的青睐。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构建一个高性能的微服务系统,涵盖从理论基础到具体实现的各个方面。我们将重点讨论服务拆分策略、通信机制、数据一致性以及性能优化等关键主题,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实用的指南,以便在复杂多变的业务环境中构建和维护健壮的微服务体系结构。 【2月更文挑战第16天】 在移动开发领域,性能优化和流畅的用户体验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Kotlin作为一种现代编程语言,在Android开发中被广泛采用,尤其是其协程特性为异步编程带来了革命性的改进。本文旨在深入
239 5
|
4月前
|
存储 SQL Java
数据库TiDB-01.数据库架构概述
TiDB兼容MySQL 5.7协议,支持水平扩容或者缩容的金融级高可用的云原生分布式数据库。
264 2
数据库TiDB-01.数据库架构概述
|
4月前
|
存储 安全 Java
SpringCloud整体架构概述
SpringCloud整体架构概述
62 0
|
6月前
|
存储 JavaScript 前端开发
“探索前后端分离架构下的Vue.js应用开发“
“探索前后端分离架构下的Vue.js应用开发“
45 0
|
7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Kubernetes Cloud Native
SAP 云平台 (Cloud Platform) 架构概述
SAP 云平台 (Cloud Platform) 架构概述
156 1
|
18天前
|
移动开发 前端开发 数据管理
构建高效Android应用:采用MVVM架构与LiveData的全面指南
在移动开发领域,构建一个既快速又可靠的应用对于开发者来说至关重要。随着Android Jetpack组件的推出,MVVM(Model-View-ViewModel)架构和LiveData已成为实现响应式、可测试且易于维护应用的首选解决方案。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在Android应用中实施MVVM模式,以及如何利用LiveData来优化UI组件的数据更新流程,确保用户界面与业务逻辑之间的高度解耦和流畅交互。
18 4
|
1月前
|
存储 缓存 安全
【ARM架构】ARMv8-A 系统中的安全架构概述
【ARM架构】ARMv8-A 系统中的安全架构概述
31 0
|
7月前
|
消息中间件 运维 监控
微服务架构:现代应用开发的未来
微服务架构已经成为当今应用程序开发领域的热门话题,其被认为是构建现代、灵活和可扩展应用的未来。在本博客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微服务的概念、优势、挑战以及如何实施微服务架构,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一创新的开发方法。
|
3月前
|
前端开发 JavaScript 测试技术
探讨前后端分离架构在Web应用开发中的优势与实践
本文将深入探讨前后端分离架构在Web应用开发中的优势与实践。通过明确前后端分离的定义和原理,分析其在提高开发效率、降低耦合性、增强可维护性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为读者提供了一些实践指导,包括如何选择适合的前后端分离框架、如何合理划分前后端职责等,旨在帮助开发者更好地应用这一架构并取得良好的开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