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栏 | 为什么国外的无人驾驶原型车,都选择混动车型?

简介:

独家专栏 | 为什么国外的无人驾驶原型车,都选择混动车型?

雷锋网按:本文为雷锋网独家专栏,作者系佐思产研研究总监周彦武,雷锋网经授权发布。

现在的无人车大多是用量产车改装的,但选什么样的量产车改装可是有学问。国外的大多选混动,国内的大多选燃油车,这是为什么?

我们来看Waymo,也就是谷歌最早用丰田的普锐斯,然后换雷克萨斯的RX450h,最后是克莱斯勒的混动版大捷龙。苹果也是选择了雷克萨斯的RX450h。英伟达的BB8、百度的Apollo样车、瑞萨、Udacity、Voyage、Pony.ai、景驰、PlusAI、Roadstar.ai都选择了混动版林肯MKZ,也就是混动版福特蒙迪欧。

独家专栏 | 为什么国外的无人驾驶原型车,都选择混动车型?

独家专栏 | 为什么国外的无人驾驶原型车,都选择混动车型?

独家专栏 | 为什么国外的无人驾驶原型车,都选择混动车型?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原因很简单,混动车使用制动系统是EHB,也就是电子液压制动,而燃油车除了阿尔法罗密欧的Giulia外都是使用ESP做线控制动。这两者貌似功能差不多,实际相差很大。

首先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汽车制动系统。   

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是踩下刹车踏板,储液壶的刹车油进入刹车总泵(主缸),主缸活塞向刹车油施加压力,根据帕斯卡原理不可压缩静止流体中任一点受外力产生压力增值后,此压力增值瞬时间传至静止流体各点。

根据帕斯卡定律,在水力系统中的一个活塞上施加一定的压强,必将在另一个活塞上产生相同的压强增量。如果第二个活塞的面积是第一个活塞的面积的10倍,那么作用于第二个活塞上的力将增大至第一个活塞的10倍,而两个活塞上的压强相等。

第一个活塞就是主缸活塞,第二个就是轮缸活塞,轮缸活塞的直径反而比主缸活塞直径要大。刹车油将压力通过管路传递到每个车轮的轮缸上,轮缸中的刹车油推动刹车卡钳的活塞向刹车盘运动,活塞驱动刹车卡钳夹紧刹车盘从而产生巨大摩擦力令车辆减速。一般来说自重5吨以下的车都是采用液压制动,5吨以上的采用气压制动。

ESP与ABS非常接近,与ABS最大的不同在于ESP可以在没有踩刹车踏板的情况下向轮缸输出制动压力,ABS只能在踩下刹车踏板后从主缸向轮缸输出压力。压力生成器就是电机和柱塞泵, 与ABS比多了4个柱塞泵,4个电磁阀,也就是VLV和USV。 独家专栏 | 为什么国外的无人驾驶原型车,都选择混动车型?

博世第九代ESP增加了两个特殊功能,一个是ACC,自适应巡航,ESP可以部分控制电子节气门。

另一个是AEB,ESP可以部分控制制动系统。有些认为ESP既可以控制油门又可以控制制动,是个很好的线控系统,非也。

通常ESP制动力度最大大约为0.5-0.8g,标准的制动力度在1G,0.5g远不够用。

再次,在设计之初,ESP控制制动系统只是在少数紧急情况下使用,可能1年用不了2次,一般泵的容量只有3毫升,每一次使用,柱塞泵都要承受高温高压,频繁使用,会导致柱塞泵发热严重,精密度下滑,导致ESP寿命急剧下滑,常规制动系统1小时就可能使用数次,如果用ESP做常规制动系统,可能1个月就报废了。

最后即便是不计寿命问题,ESP的泵油功率有限,且缺乏真空助力,反应速度较慢。最后如果ESP真的可以做常规制动,那么博世也无需开发Ibooster,日立无需开发EACT,大陆无需开发MK C1,天合无需开发IBC。 独家专栏 | 为什么国外的无人驾驶原型车,都选择混动车型?

ESP(ESC)的全力制动时间长达520-550毫秒左右,而湿式EHB是200毫秒左右,iBooster可以达到120毫秒左右。ESP只能用于Demo,而国内大多也只是Demo,而国外是奔着量产去的,同时也有更高的安全性。

如何做到常规的线控制动,这就是EHB。EHB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带高压蓄能器的,通常叫湿式。另一种是电机直接推动主缸活塞的,通常叫干式。混动型新能源车基本都是前者,后者的典型代表就是博世iBooster。 独家专栏 | 为什么国外的无人驾驶原型车,都选择混动车型?

我们先来看带高压蓄能器的EHB,EHB的构成与ESP基本相同,只不过低压蓄能器换成了高压蓄能器。高压蓄能器可以一次建压,多次使用,而ESP的低压蓄能器,一次建压,只能使用一次。 

独家专栏 | 为什么国外的无人驾驶原型车,都选择混动车型?

上图为丰田EBC的高压蓄能器,有点类似一个气压弹簧。高压蓄能器制造工艺是个难点,博世最初是用储能球,实践证明,氮气的高压蓄能器才是最合适的。

丰田第一个将EHB系统应用于量产车上,这就是1997年年底推出的第一代普锐斯,丰田将其命名为EBC。随后TRW也推出了EHB系统,TRW将其命名为SCB。今天福特的混动车基本都是SCB。 

独家专栏 | 为什么国外的无人驾驶原型车,都选择混动车型?

  上图为SCB原理图

EHB系统过于复杂,高压蓄能器怕振动,可靠性不高,体积也大,成本也高,寿命也受到质疑,维修成本巨高,最要命的是响应时间略长。

在2010年,日立推出了全球第一个干式EHB,也就是E-ACT,也是目前最先进的EHB,用在日产第一代聆风上,解决了大部分湿式EHB的弊病。E-ACT的研发周期长达7年,经过了近5年的可靠性检测。

直到2013年,博世才推出第一代iBooster,2016年推出第二代iBooster,第二代iBooster才达到了日立E-ACT的素质,日本人在EHB领域整整领先德国一代。实际上日本在机械制造领域遥遥领先德国,只是国人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独家专栏 | 为什么国外的无人驾驶原型车,都选择混动车型?

上图为第一代iBooster内部结构图,用涡轮蜗杆做两级减速来增加直线运动力矩。

特斯拉全线使用了第一代iBooster,还有大众全部的新能源车以及保时捷918都使用了第一代iBooster,通用卡迪拉克的CT6还有雪佛兰的Bolt EV也使用了第一代iBooster。

这种设计据说可以将95%的再生制动能量转化为电能,大大提高新能源车的续航里程。同时响应时间也比带高压蓄能器的湿式EHB系统缩短75%。 独家专栏 | 为什么国外的无人驾驶原型车,都选择混动车型?

上图为第二代iBooster,从二级蜗轮蜗杆改用一级滚珠丝杠减速,体积大幅度缩小,控制精度有所提高。

第二代iBooster有四个系列产品,助力大小从4.5kN到8kN之间,8kN可以用在9座小型客车上。目前第一代iBooster在波兰生产,第二代在墨西哥生产。 2017年8月1日,博世在南京投资7.7亿建设两条iBooster生产线,年产能200万套,预计2019年投产。

博世iBooster、日立的EACT、采埃孚的IBC、大陆的MK-C1是无人车的终极选择。不过目前iBooster应用最广也最成熟,EACT是日本人的,非常保守,只在日产上有使用,日产又绝不可能开放底层制动的通讯协议,MK-C1只有阿尔法罗密欧的朱丽叶使用,IBC要到2018年才有通用的量产车使用。

无论是燃油车还是电动车,都逃不出博世的魔爪,特斯拉也是全线使用博世的产品。据说为了保密,iBooster的装配不是在特斯拉工厂,而是在博世的工厂,特斯拉是将车送过去,装配好了再拉回来,此外特斯拉的毫米波雷达和转向系统也是博世的。

博世的底盘类产品就像三星的存储器,你再不高兴,也得用,也得讨好博世。


本文作者:周彦武

本文转自雷锋网禁止二次转载,原文链接

相关文章
|
11月前
|
编解码 网络性能优化 调度
|
11月前
|
5G vr&ar
|
自动驾驶 算法 机器人
把谷歌的无人车技术用来扫地,这个意大利人是要上天吗?|嘿科技
噪音什么的,也就忍了!关键是它连简单的饼干屑都没办法处理干净,真的很烦!花了几千块买了一个垃圾回家,可怜了白花花的软妹币。图片 别怕!今天嘿嘿君就给大家安利一款屌屌的产品—— Neato 扫地机器人。(谁通知下这家公司给下广告费,将近年关嘿嘿君都在吃土) 不就是一台扫地机器人吗?它到底哪里厉害?
123 0
把谷歌的无人车技术用来扫地,这个意大利人是要上天吗?|嘿科技
|
自动驾驶 机器人
谷歌百度特斯拉惊呆,日本农民用无人驾驶拖拉机耕田
2016 年无人驾驶汽车很火爆,Google 之后,百度、Uber、特斯拉们纷纷入局,但眼下看到无人车开上路的用户还不多,毕竟最激进的百度,提出的目标也不过是三年商用、五年量产。
333 0
谷歌百度特斯拉惊呆,日本农民用无人驾驶拖拉机耕田
|
传感器 存储 监控
从机器人到 VR,来见识下全球 13 家高科技酒店|新奇酷
想要来一次特别的旅行体验?试一下绝无仅有的高科技酒店吧,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想要机器人检查你的包或者来一场虚拟高尔夫吗,我们搜集了全球13家最高科技的酒店—有几家真的不太贵。
232 0
从机器人到 VR,来见识下全球 13 家高科技酒店|新奇酷
|
Web App开发 人工智能 搜索推荐
思否技术周刊丨​字节跳动:公司将严格遵守条例、日本「飞行汽车」首次试飞成功、「仿人脑」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在深发布
思否技术周刊丨​字节跳动:公司将严格遵守条例、日本「飞行汽车」首次试飞成功、「仿人脑」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在深发布
思否技术周刊丨​字节跳动:公司将严格遵守条例、日本「飞行汽车」首次试飞成功、「仿人脑」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在深发布
|
自动驾驶 vr&ar 芯片
11月7日科技联播:腾讯在美国招自动驾驶汽车工程师;马化腾表示将推VR版微信
腾讯无人车开进硅谷,在美组建团队招聘人才;马化腾出席乌镇互联网大会,表示将推出VR版微信;微软虚拟助手不及siri和Alexa,智能助理副总裁宣布辞职;特斯拉竞争对手推出氢动力卡车;巨头反垄断案新进展,法院判高通必须给对手技术授权,一起来看今天的科技快讯!
131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