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中build target,minSdkVersion,targetSdkVersion,maxSdkVersion概念区分

简介:

如果开发的应用用户较多,那么必须保证应用在多个版本不同的设备上能够正确的运行。这就要求对各个版本比较熟悉,知道在什么版本中加入了什么新的功能或特性。但是Android的版本太多了,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如果想了解Android的版本差异,建议读一下Android开发者文档上相关的章节。


为了让你的应用程序指定可以运行的版本,Android的manifest文件中提供了<uses-sdk>标签。该标签中有三个属性,分别是minSdkVersion,targetSdkVersion,maxSdkVersion。这三个属性比较容易让人迷惑,我也是仔细读了谷歌的官方文档,才弄清楚这三个属性的意义。此外,在项目构建时,还有个概念叫build target,在本文中也会进行分析。



什么是API level

其实标签<uses-sdk>中指定的并不是我们使用的sdk的版本,也不是Android系统的版本,而是我们使用的Android平台的版本,即API level。API level是一个整数,它指的是我们使用的框架(Framework)的版本,也就是我们使用的sdk中的各个平台下的android.jar。但是这个API level又和Android系统的版本有着对应关系,并且每个系统都会在内部记录它所使用的API level。举例来说,我使用的手机系统是Android 2.3.3, 那么它就会在内部记录使用的API level为10。这个内部的API level可以让系统判定能不能安装一款app,这个问题会在下文中提及。


下面给出android系统版本,API level和版本代号之间的对应关系表。(该表来自谷歌官方文档:http://developer.android.com/guide/topics/manifest/uses-sdk-element.html#provisional)



由上表可以看出,android的系统版本和API level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比如Android 2.3, Android 2.3.1, Android 2.3.2对应API level 9, 而Android 2.3.3, Android 2.3.4对应API level 10。API level是Android向开发者提供的一套Framework(android.jar)的代号,可能发布了新的系统版本,但是这一套接口并没有变化,所以就不必提供新的Framework开发包,所以API level也不必改变。由此可知Android系统版本和API level是多对一的关系。由于API level就是发布的android.jar(一套接口)的代号,所以API level和sdk中platforms目录中的各个android.jar是一一对应的。说白了,Android系统版本是给Android用户看的,而API level是给应用程序开发者看的。



什么是build target

build target并不存在于manifest文件中,而是存在于项目根目录中的project.properties文件中。如果使用Eclipse构建项目的话,那么每个项目的根目录下都会有一个project.properties文件,这个文件中的内容用于告诉构建系统,怎样构建这个项目。打开这个文件,除了注释之外,还有以下一行:
target=android-18
这句话就是指明build target,也就是根据哪个android平台构架这个项目。指明build target为android-18,就是使用sdk中platforms目录下android-18目录中的android.jar这个jar包编译项目。同样,这个android.jar会被加入到本项目的build path中。如下图:



每当修改了build target,就会将另一个android.jar加入到build path中替换原来的jar。将build target改成android-17后的效果如下图:





如果将build target 改成android-8,那么就会使用sdk中android-8下的android.jar编译项目,如果在Activity中调用ActionBar相关的Api,那么就会报错,因为ActionBar相关的Api是在API level 11中才加进来的。




一般情况下,应该使用最新的API level作为build target。这也是eclipse生成项目时的默认行为。


android:minSdkVersion

指明应用程序运行所需的最小API level。如果不指明的话,默认是1。也就是说该应用兼容所有的android版本。我们应该总是声明这个属性。
如果系统的API level低于android:minSdkVersion设定的值,那么android系统会阻止用户安装这个应用。下载将android:minSdkVersion设置为11, 并且将该应用安装在android 2.3的手机上(对应API level 9),在安装时会有如下提示:



提示手机API level的版本太低,安装失败。
如果指明了这个属性,并且在项目中使用了高于这个API level的API, 那么会在编译时报错。将build target设为最新的android-19,那么就会使用最新的android-19下的android.jar来编译项目。将minSdkVersion设置为8。在使用的android.jar中,肯定会有和ActionBar相关的API, 但是在项目中调用ActionBar API, 项目会报错。因为minSdkVersion指明的API level 8中不存在ActionBar相关的API。
调用Activity.getActionBar()和ActionBar.getHeight()方法需要API level 11, 但是指定的minSdkVersion为8,所以报错。由此可见, minSdkVersion不仅在程序安装时起作用,也会在项目构建时起作用

如果没有设置minSdkVersion这个属性,那么默认是1。表明程序兼容所有的Android系统,能够在所有Android系统上运行。如果使用了高于API level 1 的API, 如ActionBar。那么在构建项目时,会提示和上面相同的错误,项目构建失败。




android:targetSdkVersion


标明应用程序目标API Level的一个整数。如果不设置,默认值和minSdkVersion相同。


这个属性通知系统,你已经针对这个指定的目标版本测试过你的程序,系统不必再使用兼容模式来让你的应用程序向前兼容这个目标版本。应用程序仍然能在低于targetSdkVersion的系统上运行。


由于Android不断向着更新的版本进化,一些行为甚至是外观可能会改变。然而,如果平台的API Level高于你的应用程序中的targetSdkVersion属性指定的值,系统会开启兼容行为来确保你的应用程序继续以期望的形式来运行。你可以通过指定targetSdkVersion来匹配运行程序的平台的 API level来禁用这种兼容性行为。举例来说,设置这个值为11或更高,当你的应用运行在Android3.0或更高的系统上时,系统会为你的应用使用新的默认主题(Holo主题),并且当运行在大屏幕的设备上时会禁用屏幕兼容模式(screen compatibility mode),因为支持了 API level 11就暗示了支持大屏幕。


根据你设置的targetSdkVersion 的值,系统会执行很多兼容行为。一些行为在对应平台版本的Build.VERSION_CODES中有讨论。


为了让你的应用程序支持每个Android版本,你应当提高targetSdkVersion的值到最新的API level,然后在对应的平台上彻底的测试你的应用。


从上面的论述可知,targetSdkVersion这个属性是在程序运行时期起作用的,系统根据这个属性决定要不要以兼容模式运行这个程序


一般情况下,应该将这个属性的值设置为最新的API level 值,这样的话可以利用新版本系统上的新特性。eclipse在生成项目时,默认将该值设置为最高,如果设置一个较低的值,会给出一个警告,如下图所示。




这个警告的意思是没有将targetSdkVersion的值设置为最高值,较新的系统会以兼容模式运行该程序。请考虑在新版本系统上测试程序并将targetSdkVersion设置为最新。更详细的信息请参考android.os.Build.VERSION_CODES 。



android:maxSdkVersion

标明可以运行你的应用的最高API Level版本。

在Android1.5, 1.6, 2.0 和2.0.1,在安装应用或系统升级时,系统会检查这个值。在这两种情况下,如果应用设置的maxSdkVersion 值低于系统本身使用的API Level,系统将不会允许安装该应用。在系统升级后,新系统会重新校验这个值,如果新系统的API Level高于这个值,新系统会删除你的应用。

在高于2.0.1的系统上,安装应用时不会再检验应用中设置的maxSdkVersion值,在系统升级后也不会重新校验这个值。但是在向用户展示可用的应用时,Google Play会继续使用这个属性进行过滤。
maxSdkVersion这个属性本来是在程序安装时和系统升级后起作用的。但是根据官方文档中的说明, 已经不再推荐使用这个属性。


经过测试,将maxSdkVersion的值设置成9,程序是可以安装在4.2的手机上的。说明这个值已经不再起作用。

[html]  view plain  copy 
  在CODE上查看代码片 派生到我的代码片
  1. <uses-sdk  
  2. droid:minSdkVersion="8"  
  3.     android:targetSdkVersion="19"   
  4.     android:maxSdkVersion="9"/>  

目录
相关文章
|
12月前
|
Java Android开发
Android中Callable、Future、FutureTask的概念以及几种线程池的使用
在开始介绍线程池之前,先来介绍下`Callable`和`Future`的概念,众所周知,`Android`中实现多线程的方式有两种,实现`Runnable`接口或者继承一个`Thread`,但是这两种方式都有一个缺点:在任务执行完成之后没有返回结果,所以在`Java 1.5`之后,出现了`Callable`和`Future`,通过他们构建的线程,可以在线程执行完成之后得到返回结果。
210 0
|
Java 开发工具 Android开发
安卓逆向系列篇:Dalvik概念&破解实例(二)
安卓逆向系列篇:Dalvik概念&破解实例
148 0
|
Java API Android开发
安卓逆向系列篇:Dalvik概念&破解实例(一)
安卓逆向系列篇:Dalvik概念&破解实例
127 0
|
存储 缓存 Java
Android OpenGL 显示基本图形及相关概念解读
Android OpenGL 显示基本图形及相关概念解读
Android OpenGL 显示基本图形及相关概念解读
|
测试技术 Android开发
Android实现同时安装测试环境与生产环境包,及区分app名和图标
众所周知,相同包名的APP,是不能同时安装的,但是我们实际开发中,测试同学往往在测试环境没问题,上了生产环境,却发现了bug,这时候就只能卸载生产环境的包,再去安装测试环境。
362 0
Android实现同时安装测试环境与生产环境包,及区分app名和图标
|
自然语言处理 Java Android开发
【Android 逆向】加壳技术识别 ( 函数抽取 与 Native 化加壳的区分 | VMP 加壳与 Dex2C 加壳的区分 )
【Android 逆向】加壳技术识别 ( 函数抽取 与 Native 化加壳的区分 | VMP 加壳与 Dex2C 加壳的区分 )
352 1
|
数据采集 传感器 编解码
【Android RTMP】Android Camera 视频数据采集预览 ( 视频采集相关概念 | 摄像头预览参数设置 | 摄像头预览数据回调接口 )
【Android RTMP】Android Camera 视频数据采集预览 ( 视频采集相关概念 | 摄像头预览参数设置 | 摄像头预览数据回调接口 )
257 0
|
编解码 算法 Android开发
Android音视频——相关概念
Android音视频——相关概念
170 0
Android音视频——相关概念
|
Android开发
Android中最详细的焦点问题,从概念出发带你一点点分享(1)
版权声明:本文为sydMobile原创文章,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https://blog.csdn.net/sydMobile/article/details/79530561 文章最早发布于我的微信公众号 Android_De_Home 中,欢迎大家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获取更多知识内容。
1173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