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就智能水务 浅论水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简介:

本文讲的是铸就智能水务 浅论水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水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重要资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出台以来,水资源的保护、利用、管理与监控有法可依了。

  在我国,水务管理的范围涵盖水域河道、水资源、水土保持、供水、排水、节约用水及违法监察等内容,由于水务管理的涉及范围广、时空跨度大、突发事件多、不确定因素难于控制等“技术性”难点,兼顾执法、监管过程中的“阳光执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利用科技手段统筹规划、周密实施、严格管理,信息化就是一个有力的手段。

  水务管理信息化迫在眉睫

  水是一切生产活动和一切生命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是国家重要的基础资源,具有有限性、可恢复性、时空变化的不均匀性、开发利用的多面性和多功能性的特点,传统的管理手段和工作方式的不足和弊端日益凸显:

  在水资源规划、监测环节,如若摸清水资源的“家底”,仅使用原始的手工测绘是万万不能!其中道理可用天气预报的案例触类旁通:如果没有先进的观测设备和计算机的超强计算能力,我们的天气预报只能停留在谚语的层面——晚出彩霞日有雨,仅是一种定性分析,想要得出明天降水概率是需要海量数据采集和计算的;水资源规划、监测也是同一个道理。

铸就智能水务 浅论水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水务管理信息化迫在眉睫

  在水资源环境保护、开发、使用环节:要强化河流流域以及城市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建立权威、高效、协调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统一管理防洪,除涝,蓄水,供水,用水,节水,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污水处理回用、地下水回灌等水务工作,实现城乡水务一体化。要达到上述优化和管理的目标,必须借助数学处理方法和计算机的高效运算能力,通过优化技术与运筹学结合起来,在大量的可组方案中寻找最优或接近最优的方案——国家和人民利益最大的方案。

  在水政执法等环节:执法工作取证难、效率低,往往陷入被动的局面;主动意识差,重事后监管,轻事前巡视及服务;手工作业相对不透明,立案、处罚及撤销等基本过程不能满足第三方监督和监管的要求。

  综上,水务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在“水安全”的议题日益为人关注的今天,水资源难于短期内大量补给,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迫在眉睫,信息化是探寻储量、监测异常、拓展应用的有力技术手段,

  恶劣环境和突发事件情况下,监测水资源或自然灾害的实情,防止或拯救水灾害,

  提升水务工作效率,提升水务管理和服务水平,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强化行政监察职能;同时,防腐倡廉,打造阳光政府。

  水务管理信息化的可行性也很明显:

  在政策层面,各地人民政府多出台关于加强电子政务工作的意见,核心精神体现了规范水务政策的执行流程,完善执法手段提升行政执行力。

  在组织保障层面,成立主管部门相关领导负责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从中央到地方信息网络中心承担系统建设任务,负责项目协调和沟通工作,外包具有丰富经验的开发商来承担,提供必要的技术力量,保证系统建设顺利进行。

  技术可行性层面,项目建设具备了充分的技术准备和经验:基于面向服务(SOA)的软件架构的灵活运用、综合运用基础软件平台技术、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空间信息技术(RS—遥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合称3S)、物联网、云计算、信息集成技术等多项先进而成熟的技术,为水务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资金保障层面,各地经济发展,促进财政收入的增长,从而保证了系统建设的必要经费。

  利用空间信息技术获取水资源数据

  利用遥感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这三大空问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水资源的探测。构成高度自动化、实时化和智能化的涉水地理信息系统,适时采集、处理、更新空间信息,开创了空问信息技术一个新的应用领域。

  航天遥感成像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从空中乃至宇宙空间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对地观测,并从中获取有价值的遥感数据。运用遥感变化检测技术,检测出研究流域或城区水体变化信息;这些数据拓展了人们的视觉空间,为宏观地掌握水体概况或自然灾害灾情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航空遥感数据、基础地理数据、专题数据、辅助数据于一体的水情数据库,构建地理空间信息共享服务平台是在统一的标准规范、数据更新维护和运行管理机制下,实现各类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整合,提供纵向多级、横向多库的地理空间信息数据,具备标准的多类型地理信息服务接口,让用户可以在一套电子底图上开展地理信息业务系统建设,这样统一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体系促进了信息共享,提供水空间信息查询和分析。全球定位系统定位导航、指引资源考察或抢险救灾的方向。

  空间信息技术构建出我国宏观水务管理的信息源基础,对于摸清资源家底、救助重大水灾害,具有战略意义。


  智能水系统提升水资源的利用

  水务环境是由水源、用水(自来水、农业用水及工业用水等产业用水)、再生(污水管道、再生水)构成的循环系统,综合治理非常复杂。

  只有信息化的数学建模技术和网络计算技术,才能最优化规划出水资源调配方案及辅助用水政策制定。严重资源型缺水地区在调整产业结构和开展节水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综合全球气候变迁,调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调人和调出地区水资源分布在时间上的匹配程度及调水工程的经济上可行性对水价的承受能力,调水对沿途水质、水量保护的代价和可能性,慎重地选择从丰水地区跨流域调水。在政策制定层面,信息化所提供的快速、准确的数据支持建立流域内的水资源协调机制,建立对上游的援助机制,合理转移上游人口;实现取水、供水、污水处理、排水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水;制定行业用水标准体系,建立“定额用水,节约奖励,超额累进收费”的制度,改革水价制度,加强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充分利用雨水和污水、科学调水;吸收资金投资水利产业,就可以解决好城市的水资源问题。

铸就智能水务 浅论水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智能水系统提升水资源的利用

  利用信息化技术模拟仿真的技术特性,实现虚拟调水、水资源合理规划。转变工业布局较多地考虑矿产资源和交通因素的现状,要根据水资源短缺情况转移缺水地区的高耗水企业到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严重缺水城市限制企业的发展农业是用水量最大的行业,利用从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向缺水地区和城市调粮调菜,实现虚拟调水。这种思路如果没有信息化的手段,也只能停留在梦想层面。

  在常规的水处理/管理技术之上,借助 “信息、控制融合系统”,对自来水、污水、中水等各种水处理设施的运行数据——即“水环境信息”进行一元化管理,从而改进城市整体的水循环经营效率。如果这种系统在多个城市、地域横向展开,形成网络一体化的话,可以对河流整体流域的水管理及水质改善发挥重要的作用。

  以膜处理及生物处理为主的先进水循环系统以及融合信息化的综合解决方案能力,提供包含管理、运营在内的综合水务服务,信息化系统不仅随时反馈用水信息,更能预测用水趋势,利用这些水环境信息,可以设计出各种各样的用水方案,同时监测终端和监控系统可以对供水厂、污水处理厂、工厂、水路管道网等进行有关于水量和水质的实时最佳控制。特别需要加强城市污水排放的管理,促进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城市中的生产生活污水要加强管理。排污企业要实现总量控制、达标引瞰。生活污水输送到污水处理厂集中统一处理后,作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市政用水。有效提高整个区域的供水效率,同时也培植一个暂新的水产业分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信息化管理促进阳光执法

  水务的管理却不了水政监督执法的内容,“信息化解决方案主要是用于转变传统水务执法日常办公模式的“一揽子”电子政务解决方案,提供一个集资源共享、管理、监控、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络多业务处理平台。

  信息化的应用首先解决水务执法的流动性问题,工作现场延伸到水所能及之处。执法人员可以利用电脑通过有线网络,或者利用“执法通”之类的无线终端通过无线网络,直接查询分布在水务执法相关部门的有用信息,避免了诸多调查环节;执法办公专网延伸至无线,在执法现场执法队员通过“执法通”和便携式打印机完成发现拍照取证、制作和打印执法文书等一系列案件处理操作。

  同时,由于水务执法更存在执法人员难于全覆盖的地理意义上的“死角”或“盲区”,对水情监测和执法取证提出挑战,依托信息化的智能监控系统可使得非现场执法应付自如,高科技执法有理、有据、有节。

  通过现代科技和信息化技术在水务执法工作中的应用,不仅使案件办理周期得到缩短,且共享更及时、取证更方便、流程更简化、反应更快捷、监管更有力,进一步提高执法工作的效率和水平,确保国家利益不受损,提高人民群众对执法工作的满意度。

  水务信息化建设方略

  水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应服从于水资源事业发展的主体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所用水资源得到有效保障,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平明显提高,水环境保护和水灾害防治取得明显进展,科技和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水资源监控体系初步建立和完善。支持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和谐发展。

  在明确建设目标之后,既要重视信息化建设,也要加强服务公众的职能,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水资源需求为目标,以推广普及和深化应用为要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先进生产力作用,不断促进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融合,使信息化成为缓解资源能源压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改善公共服务、的有效途径。

  强调统筹规划和资源共享、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途径从重视基础设施转向信息资源建设,消除国家重点资源的“信息荒岛”,强化信息使用的准备度、使用度、影响度。

  要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和安全可控,着力自主创新,夯实信息化基础;要以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为重点,加快掌握关键和核心信息技术,创新信息化发展模式,提升国家资源掌控层面的信息化能力,过多的“拿来主义”换不来真正的信息化。


作者: 吴文琦

来源: IT168

原文标题:铸就智能水务 浅论水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相关文章
|
11月前
|
传感器 人工智能 供应链
【年终特辑】看见科技创新力量 洞见时代创业精神—交通物流—仓擎智能:“无人驾驶车队+混行调度平台”,助力现代化航运中心提质增效
【年终特辑】看见科技创新力量 洞见时代创业精神—交通物流—仓擎智能:“无人驾驶车队+混行调度平台”,助力现代化航运中心提质增效
177 0
|
11月前
|
城市大脑 算法 自动驾驶
【年终特辑】看见科技创新力量 洞见时代创业精神—交通物流—UrbanByte:城市交通规划与建设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
【年终特辑】看见科技创新力量 洞见时代创业精神—交通物流—UrbanByte:城市交通规划与建设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服务商
104 0
|
1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运维
数智洞察 | 破局制造到智造的九大场景
编者按: 向数字化的智能制造要生产力,是很多国家共同的战略选择。基于深耕制造行业七年的数字化实践,阿里云对于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升级提炼了九大场景,以及对应九大场景的可行解决方案。从微观到宏观,这九大场景已经基本覆盖了智能制造的所有关键环节,完全可以作为回答智能制造现阶段问题的着力点。
201 0
|
传感器 人工智能 达摩院
阿里云AIoT携手阳光海天,全方位合作城市停车业务
6月28日,阿里云与北京阳光海天停车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阳光海天”)在北京签署城市停车业务框架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阿里云和阳光海天将在城市停车项目中进行全方位合作,联合为客户提供城市停车服务领域投资、设计、建设、运营等全流程服务,打造城市停车领域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301 0
阿里云AIoT携手阳光海天,全方位合作城市停车业务
|
存储 城市大脑 监控
城市大脑 | 智慧环保解决方案
本文介绍了城市大脑 | 智慧环保解决方案的方案概述,方案价值及优势以及最佳实践。
城市大脑 | 智慧环保解决方案
|
人工智能 算法 大数据
智能制造的全流程产线与阿里云数智大脑支撑工业互联网的人才培养(一)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工业互联网作为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产物,已经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石。本文主要探讨智能制造技术与阿里云数智平台整合为工业互联网领域提供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
2535 0
智能制造的全流程产线与阿里云数智大脑支撑工业互联网的人才培养(一)
|
人工智能 供应链 物联网
智能制造的全流程产线与阿里云数智大脑支撑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的思考(二)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工业互联网作为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产物,已经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石。本文主要探讨智能制造技术与阿里云数智平台整合为工业互联网领域提供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案。
1877 0
智能制造的全流程产线与阿里云数智大脑支撑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的思考(二)
|
数据采集 运维 监控
驻云携手阿里云助力浙江大学信息化建设,以实时数据驱动校园智能管理
2020年2月,正值“新冠疫情高发”期间,驻云携手阿里云于两周时间内助力浙江大学完成校园智能建设,包含DataFlux产品部署、数据采集以及一期的DataV大屏交付,通过建设实时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帮助浙大构建基于互联网创新技术的新一代智慧校园技术和服务体系,实现校园智能管理。
948 0
驻云携手阿里云助力浙江大学信息化建设,以实时数据驱动校园智能管理
|
自动驾驶 安全 Go
疫情推动无人驾驶研发 无人化物流需求强烈
疫情爆发对各行各业的影响一直受到关注,创新工场规划 疫情后 系列话题,邀请其投资企业中的CEO、专家,分享各自所处行业经历的疫情变化,...
疫情推动无人驾驶研发 无人化物流需求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