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将撬动万亿物联网 然道阻且长

简介:

近日,中国华为推荐的PolarCode(极化码)方案在3GPPRAN187次会议关于5G短码方案讨论中获得认可,成为5G控制信道eMBB场景编码的最终解决方案。而中兴等中国公司也有参与此次Polar解决方案。但是,业内人士认为,在推行5G技术上,华为以及国内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拿下话语权

只是阶段性胜利

我国5G推进组6月1日在第一届全球5G大会上正式发布了《5G网络架构设计》白皮书,这意味着我国从5G概念的研究已经进入实质推进阶段。

据工信部等相关机构发布的5G商用计划中显示,中国将于2017年展开5G网络第二阶段测试,2018年进行大规模试验组网,并在此基础上于2019年启动5G网络建设,最快2020年正式商用5G网络。

此次华为拿下5G短码方案,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拥有原创核心技术的突破,打破了高通垄断的局面,这也是中国通信核心技术第一次占领至高点。而此次成功的拿到话语权,将对全球通信产业产生巨大影响。

然而,华为此次所拿下的eMBB不过是5G应用的其中一个场景。在eMBB之后,后续还将决定URLLC场景下的信道编码方案,最后再决定mMTC场景。而在核心的5GeMBB场景上,Polar为信令信道编码方案,LDPC码为数据信道编码方案,两者平分秋色。并且对于这两种技术而言,现在谈孰轻孰重为时过早。

事实上,华为在5G技术上的布局很早就开始。2009年,华为展开了相关技术的早期研究,并在之后的几年里向外界展示了5G原型机基站。在5G技术还没有进入测试阶段之前,国内通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集团与日本软银集团开展合作关系,开始兜售“预5G”技术。中国技术一直努力寻求在全球通信网络标准制定中的突破。在3G、4G中所出现的TD-SCDMA和TD-LTE中,都不乏中国通信技术身影。然而在推行5G技术上,华为以及国内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5G将打开

行业新增长空间

根据相关消息显示,从2016年到2020年,全球5G设备市场将以32.06%的速度增长。5G预计将在2025年产生2470亿美元的收入。移动数据服务和VAS是主要的收入来源。

在移动通信领域,5G代表的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相较于4G来说,速度会更快,功耗会更低,从而带来一系列新的无线产品。

为此,《中国企业报》记者对相关业内人士进行了采访,他向记者透露道,“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技术的革新,输出成本会大幅度降低,而成本是决定运营商在数据时代能否盈利的关键。上网速率更快,用户体验会更好,移动流量也不再是奢侈品。”

而谈到5G时代的即将到来,该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移动在2014年6月份就完成了全国所有地级市以上的4G全覆盖,而这也正好是移动互联网产业井喷式‘大跃进’时期。互联网借助4G的东风渗透到各行各业,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移动出行、定位导航等产业蓬勃发展,对传统行业形成了极大冲击。滴滴打车、微信支付这些应用如果没有4G网络是根本无法实现的,可以说正是4G网络的全覆盖给了阿里巴巴、腾讯、京东这些互联网企业提供了决定性的机遇,促成了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而5G时代的到来,将会带来物联网的腾飞。”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黄宇红曾表示,中国移动今年成立5G联合创新中心,更重要的考量是要通过该中心,将国内外顶尖的行业企业聚拢在一起,打造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态。

的确,5G时代的到来将会引发新一轮物联网革命。5G通过自身对物联网的广泛智能连接的特性,通信也从过去关注人和人连接拓展到以智能设备为中心的万物相联,无数行业也将因此突破枷锁打开新的增长空间。5G已然成为卡位未来的重要基础设施。

4G向5G过渡的烦恼

上述业内人士还提到,“目前中国一共有4G用户7亿左右,光中国移动目前就已建4G基站将近150万个,超过了2G基站数,实现了从城市到县城到乡镇甚至到农村的深度覆盖。而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虽然没有透露今年具体建设4G基站规模,但是也在大力做4G覆盖。三家运营商在4G网建设投资方向预计一共为4075亿元人民币。”

在实现城市到农村的全面4G覆盖向5G过渡的阶段,电信产业也有自己的烦恼,“就运营商而言,电信产业近年来一方面受到了来自互联网行业的冲击,另一方面网络建设中的投入相对巨大。”

据了解,目前国内4G技术虽然已经覆盖了绝大多数城市,但是在一些农村乡镇,4G网络的普及仍然是目前国内运营商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今年5月份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 推进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第四代移动网路通信(4G)网络建设。4G技术还没有完全覆盖全国,随着5G网络标准的制定,基础设施建设又将成为5G在国内推广的主要难题,在三大运营商基站建设各自为网的情况下,5G网络的覆盖也会更困难。

如今国内三大运营商以及华为、大唐、中兴等企业正在积极测试,努力布局,投入到5G的研发,中国通信业正在步入速度更快的5G时代。

上述业内人士还表示,“在即将到来的5G时代,运营商、设备厂商、终端厂商应该更加紧密的沟通合作,将标准化工作中取得的主导地位扩展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5G网络一旦正式商用,将有望撬动规模达万亿元的车联网、物联网等产业。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相关实践学习
钉钉群中如何接收IoT温控器数据告警通知
本实验主要介绍如何将温控器设备以MQTT协议接入IoT物联网平台,通过云产品流转到函数计算FC,调用钉钉群机器人API,实时推送温湿度消息到钉钉群。
阿里云AIoT物联网开发实战
本课程将由物联网专家带你熟悉阿里云AIoT物联网领域全套云产品,7天轻松搭建基于Arduino的端到端物联网场景应用。 开始学习前,请先开通下方两个云产品,让学习更流畅: IoT物联网平台:https://iot.console.aliyun.com/ LinkWAN物联网络管理平台:https://linkwan.console.aliyun.com/service-open
目录
相关文章
|
8月前
|
边缘计算 人工智能 物联网
物联网未来展望:5G、AI与边缘计算的融合之路
本篇详细探讨了物联网领域的未来展望,包括5G与物联网的融合、人工智能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以及边缘计算与物联网的发展趋势。通过代码示例,读者可以了解如何利用5G网络进行物联网设备间的高效数据传输,以及如何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智能感知和数据分析。此外,我们还介绍了边缘计算在物联网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在边缘设备上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通过本篇内容,读者将对物联网未来的技术发展有更全面的认识,为把握物联网领域的机遇提供有益的前瞻性指导。
225 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传感器 算法
【通信】基于粒子群实现5G物联网云网络优化附matlab代码
【通信】基于粒子群实现5G物联网云网络优化附matlab代码
【通信】基于粒子群实现5G物联网云网络优化附matlab代码
|
传感器 安全 物联网
5G物联网安全测试对于DDOS攻击防护
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已经变得越来越常见,越来越强大,很多攻击者都在使用物联网设备, 来建立更多的连接和带宽,以及5G网络跟云应用的发展, 随着暗网和加密货币的出现和匿名性,越来越多的人从暗网中发动DDOS攻击。
309 0
5G物联网安全测试对于DDOS攻击防护
|
人工智能 安全 自动驾驶
ISC观察:5G和物联网时代的泛安全新挑战,该怎么破局?
ISC观察:5G和物联网时代的泛安全新挑战,该怎么破局?
222 0
ISC观察:5G和物联网时代的泛安全新挑战,该怎么破局?
|
存储 数据采集 边缘计算
5G会给物联网行业带来哪些变化?
2019年是5G的商用元年,作为街头巷议的热点技术,5G到底是什么?5G当前的进展怎么样?
5G会给物联网行业带来哪些变化?
|
人工智能 编解码 5G
疫情之下5G+超高清直播蔚然成风,多方携手共谋4万亿超高清产业
疫情助推超高清直播扩充新场景,带来新业务和新体验。
|
传感器 安全 物联网
确保您的物联网部署具备5G功能
在COVID-19冠状病毒在全球蔓延等不确定时期,企业往往会坚持短期计划,推迟长期投资。在电信领域,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方面的证据,运营商停止或放缓了5G投资计划。造成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是,人们怀疑基础设施供应商能否继续建造和交付“封锁”期间所需的设备,但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节省资金。
426 0
确保您的物联网部署具备5G功能
|
新零售 供应链 安全
发改委:加快布局支持5G、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加强消费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网络布局建设,加快布局支持新型消费的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
|
1天前
|
存储 供应链 物联网
未来技术纵横谈:区块链、物联网与虚拟现实的融合革新
【4月更文挑战第21天】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新兴技术正在重塑我们的世界。本文将深入探讨三种引人注目的技术——区块链、物联网(IoT)和虚拟现实(VR)——它们各自的发展趋势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前景。区块链技术以其不可篡改的数据记录特性,在金融安全、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物联网通过智能设备互联,推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的发展;而虚拟现实则以其沉浸式体验,改变教育、娱乐等多个行业的面貌。这些技术的交叉融合预示着一个更加智能、互联和虚拟的未来。
12 5
|
10天前
|
供应链 安全 物联网
未来交织:区块链、物联网和虚拟现实的技术革新与融合应用
【4月更文挑战第13天】 在数字化时代的浪潮中,新兴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世界。本文将深入分析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信任机制、物联网(IoT)的智能连接网络,以及虚拟现实(VR)的沉浸式体验如何独立发展并开始交汇融合,共同构建一个更加智能、安全和互动的未来。我们将探讨这些技术的发展趋势,揭示它们在各行各业的潜在应用场景,并讨论它们如何联合起来推动第四次工业革命。

相关产品

  • 物联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