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民人均每天上网近4小时 近半遭遇网络安全问题

简介:

image

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称,截至2015年12月,已有半数中国人接入互联网成为网民。超四成网民遭遇安全问题。

数据显示,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

在网民总体中,农村网民规模达1.95亿,城镇网民共4.93亿。虽然数量相差悬殊,但是从发展情况来看,2015年农村网民的规模增长速度是城镇的2倍。

而至于另外一半国民不上网的原因,则主要是不懂电脑或网络、年龄太大或太小、没有电脑等上网设备等。

超9成网民用手机上网

无论是在地铁里还是在饭桌上,手机变得越来越必不可少。此次的统计报告也显示,网民上网设备进一步向手机端集中,超9成网民都是通过手机上网。

到去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的规模达到6.20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的85.8%上升到90.1%。与此同时,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的使用率则都出现下降。

2165万人网络预约专车

近两年互联网租约车市场的发展受人关注。去年一年,使用网络预约出租车的已有近亿人。

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共有9664万人使用网络预约出租车,网络预约专车的人数则已达到2165万人。约车用户在路边打不到车、对周围地方不熟悉、天气恶劣以及要去机场、车站等情况下,都可能使用叫车软件网络预约出租车。

出门在外没带钱?在网上支付越来越普及的情况下也不成问题。截至2015年12月,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4.16亿,比2014年底增加了1.12亿人。而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手机网上支付增长尤为迅速,用户规模达到3.85亿,这一数字意味着,有超过一半的中国网民在通过手机进行消费。

42.7%网民遭遇网络安全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网民每天上网时间将近4小时。

此次发布的报告称,2015年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为26.2小时,与2014年基本持平,2014年这一数据为26.1小时。

不过网络安全也在威胁着广大网民。2015年,42.7%的网民都遭遇过网络安全问题,比2014年底降低了3.6个百分点。在安全事件中,电脑或手机中病毒或木马、账号或密码被盗是最为严重的两类安全事件,其发生率较2014年底也均有降低。

网络消费安全问题也明显上升。2015年,在网上遭遇到消费诈骗的比例为16.4%,比去年提升了3.8个百分点。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相关文章
|
人工智能 安全 Cloud Native
结合当前形式,广大网民应该如何采用区块链、物联网、AI等新技术来助力网络安全?
以零信任、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和太空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兴网络安全技术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发展前景受到世人重点关注。数字时代下,基于边界构建的传统安全防护正被零信任所取代,零信任逐渐成为数字时代主流的网络安全架构。
411 0
结合当前形式,广大网民应该如何采用区块链、物联网、AI等新技术来助力网络安全?
|
4天前
|
安全 算法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保护数据,从了解漏洞到强化加密
【5月更文挑战第6天】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已成为维护个人隐私和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深入探讨网络安全的漏洞、加密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提升安全意识的重要性。通过对这些关键领域的分析,读者将获得如何有效防御网络威胁和保护敏感信息的知识。
|
1天前
|
存储 安全 物联网
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防御前线的技术与意识
【5月更文挑战第9天】 在数字化时代,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已成为维护个人隐私、企业数据和国家安全的基石。本文将深入探讨网络安全漏洞的概念、加密技术的重要性以及提升安全意识的必要性。通过对这些关键领域的分析,我们将了解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坚固的信息安全防线,并掌握保护信息不受未授权访问、泄露或破坏的策略和技术。
|
1天前
|
安全 算法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防范网络威胁的关键策略
【5月更文挑战第9天】 在数字化时代,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已成为个人和企业不可忽视的议题。随着网络攻击手段的多样化和智能化,传统的防御措施已不再能够完全应对日益复杂的安全挑战。本文将深入探讨网络安全漏洞的概念、加密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提升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综合的网络威胁防范策略。通过对现有技术和策略的分析,我们强调了预防优于治疗的原则,并提出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安全建议。
4 0
|
1天前
|
监控 安全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防御前线的科学与艺术
【5月更文挑战第9天】在数字化时代,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已成为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个人隐私的重要领域。本文将深入探讨网络安全漏洞的成因,加密技术的最新发展,以及提升安全意识的必要性。通过分析当前网络威胁的特点,我们揭示了多层次防护策略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全面的知识体系,以应对不断演变的网络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