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登录”有漏洞?专家:生物特征数据被盗更危险

简介:

凭借一张观众的自拍照,就成功“换脸”破解手机的人脸认证系统。近期,“刷脸登录”存在的安全漏洞,在315维权活动中备受关注。不过,相关信息安全专家认为,比起数据在传输和认证过程中的安全漏洞,后台的生物特征数据一旦被盗,给用户带来的风险将会更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指纹识别、虹膜识别、人脸识别等生物认证方式不断推陈出新,传统的“用户名+密码”已经进化到当前的“用户名+密码+生物特征+活体检测”等更高级、立体的防护体系。面对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的认证技术,无论是老百姓还是企业,都感到安全系数也随之提升。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比如,人脸识别技术虽然看起来颇为先进,但是一旦有不法分子破解了其中的技术屏障,在获得消费者其他信息的条件下,就可能通过“刷脸”的方式侵害消费者利益。

在人脸识别的安全漏洞被曝光后,不少互联网企业纷纷在第一时间发表声明,表示已经预见到了这种风险。360首席科学家颜水成就表示,现阶段人脸认证技术还不能在所有场合做到非常成熟,在涉及个人隐私、财产等重要信息的场景下,建议启用多重认证方式。

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会长谈剑峰也表示,从原理上讲,所有的认证不外乎服务器端与认证端进行信息对比。在互联网环境下,一旦采用生物特征认证,就会产生特征数据。而所有的生物特征数据,只要进入计算机,就会被转换为0和1的机器码在数据库中储存起来。

“生物认证最大的共性是唯一性。每个人都有独一无二的脸、指纹和虹膜等。正是这种唯一性,让大家认为生物认证是安全的。但生物特征数据库一旦被攻破,大量的带有唯一性的生物特征数据被盗取,带来的风险要比‘盗刷’严重得多。这才是生物认证方式的真正‘痛点’。” 谈剑峰说。

在谈剑峰看来,现阶段生物认证技术,其实更适合于不联网的本地化应用,比如门禁、保险箱和银行保险库等。在缺乏成熟的信息安全技术的支持下,互联网企业不应急于将这类带有安全隐患的技术作为“噱头”来吸引大众。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目录
相关文章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监控
人脸识别再遭禁令:隐私与偏见争议未休,美国又一州禁用面部识别软件
据外媒报道,纽约州立法机构刚刚通过了一项法令,禁止在学校中使用人脸识别和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直至 2022 年。该法案将由州长 Andrew Cuomo 签署。此前,旧金山、马萨诸塞州萨默维尔市等多地也已正式通过了在公共场所禁用人脸识别软件的法案。
162 0
人脸识别再遭禁令:隐私与偏见争议未休,美国又一州禁用面部识别软件
|
Web App开发 安全
警惕潜伏的“窥秘者”木马盗取用户私密信息
卡巴斯基实验室最近检测到一种名为“窥秘者”木马(Trojan.Win32.Agent.cgjo)的恶意软件。 该木马采用Upack加壳,一般通过网页挂马等方式感染用户计算机。它感染用户计算机后,会释放一些恶意程序到用户磁盘并运行,同时删除自身,使用户不易察觉到已经感染恶意软件。
1061 0
|
Web App开发
二月垃圾邮件现状报:欺诈和钓鱼类信息倍增
2010年1月海地大地震后,欺诈和钓鱼消息数量急剧上升,攻击者利用这次灾难事件来为自己谋取利益。与2009年12月相比,2010年1月欺诈和钓鱼类消息在垃圾邮件中所占的比例是原来的2倍。419尼日利亚垃圾邮件(Nigerian Spam)手段江湖重现,欺诈和钓鱼消息数量占垃圾邮件总数的21%,达到该报告发布以来的历史最高记录。
774 0
|
安全 数据库 数据安全/隐私保护
黑客入侵Edmodo教育平台,窃取超7千万教师、学生和家长账户信息
本文讲的是黑客入侵Edmodo教育平台,窃取超7千万教师、学生和家长账户信息,近日,据外媒报道称,教育平台Edmodo遭到黑客入侵,数千万用户账户信息泄漏,其中包括用户名、电子邮箱地址以及密码等。目前,这些数据正在暗网中出售。
191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