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言“软硬兼施” 打造智慧城市“最强大脑”

简介:

9月9日,第六届中国智博会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在浙江宁波举行。与会专家表示,要建设“耳聪目明”的智慧新城市,需要打破信息壁垒,用“智在技术、慧在人文”的“软硬兼施”法,才能给予城市“最强大脑”。

智慧城市被看作是缓解“大城市病”的良方。比如,想出行,可先在家查询手机电子站牌,全程精确掌控时间;足不出户便可实现水电暖、通信、物业等项目在线缴费……这一切,在智慧城市里,都将成为常态。

但在智慧城市建设热潮下,出现了诸如“信息孤岛”、“碎片化假智慧”等问题。由于缺乏系统规划,虽然部分城市匆匆上马了很多智慧项目,但是碎片化的项目很难互联互通,也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城市建设、环境、教育、医疗等数据都分布在各个政府部门手中,而且很多数据都重复交叉,如果不解决共享问题,将对智慧城市建设产生巨大挑战。”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认为,让政府和企业合作起来,才能把城市大数据用好。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毛光烈也表示,要警惕碎片化“假智慧”现象,比如在“智慧医疗”中,很多OA信息化办公、医院电子病历、网上挂号系统都是碎片化的应用,并不能自动集成。“要把忽略的环节或碎片化应用结合起来,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毛光烈说。

此外,当“硬”的科技手段达到标准后,容易陷入“技术为中心”误区。如何将城市的规划管理智慧地与人相连,是智慧城市可否落脚的“软”关键。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单志广认为,智慧城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建设实效,本质是改革创新。智慧城市是人作为传感器的叠加,过去过度强调信息的先进性,忽略了规划管理能力的作用和人文素质的发挥。因此,回归智慧城市“以人为本”的建设初衷显得尤为重要。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一定要有工匠精神,避免急于求成的想法。”单志广表示,在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时,一定要避免对近期发展估计过高、对长远规划不足的问题,智慧城市一定要解决老百姓衣食住行、安居乐业等“人”的问题,这比打通技术壁垒更为重要。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相关文章
|
监控 大数据 云计算
专家共话智慧城市蓝图:用“智慧”改善城市生活
专家共话智慧城市蓝图:用“智慧”改善城市生活
146 0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传感器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智慧城市的大脑
我们必须仔细考虑数据可以如何个性化智慧城市体验的方式,以及在智慧城市环境中利用AI和ML带来的偏见和隐私问题。
569 0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智慧城市的大脑
|
数据采集 安全 大数据
智慧城市的血液、心脏和大脑
重要的是要了解智慧城市背后的驱动力,以及个人数据如何与这些数据相吻合,以更全面地了解智慧城市的生活意义。
521 0
智慧城市的血液、心脏和大脑
|
物联网
国家物联网与智慧城市研发专家张文生: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现在的城市不能只谈我们的生活、商业,实际上应该与产业也是相结合的,如果不和产业结合,这个城市很难有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