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助天文学研究风光无限

简介:

战国时期,一本记载着800多颗恒星名字和位置的《石氏星经》,是祖辈们探索宇宙的秘笈,被誉为最古老的天文数据库。

2400年后,美国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超高速星。有趣的是,这个发现并非由天文观测获得,而是利用中国虚拟天文台公布的数据“算”出来的。

事实上,除了科学家,普通百姓也能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高科技来实现“天文突破”。此前,安徽合肥一名年仅10岁的小学生廖家铭,在没有任何观测设备的前提下,通过中国虚拟天文台的数据发现了一颗超新星,是迄今为止全球年龄最小的超新星发现者。

“打电脑”的天文学家

“由于我们观测的是宇宙中比较遥远的星体,到达地球的信号很弱,很容易淹没在城市的灯光里,因此天文望远镜一般都建在大山深处。”从北京市区驱车前往位于河北省的观测站,是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郭守敬望远镜运行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赵永恒的工作常态。

然而,从2017年4月份起,赵永恒把更多时间花在了另一项工作上:“打电脑”,因为他加入了一支特殊的“尖兵部队”—— 由国台联合阿里云成立的科技指导委员会,成了首批受聘专家之一。

毕业于河北师大的赵永恒,走出校园后就进入了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工作,成为一名“追星人”,除了观星星,还有一大爱好就是玩电脑。

十几年前,作为国台最懂电脑的研究员,赵永恒用一台从中关村市场淘来的旧电脑鼓捣出了一个网站,这就是中国虚拟天文台的雏形。“我们的想法很简单,把国内外天文望远镜的观测数据放到这个平台上。”

广袤的宇宙意味着海量的数据,这也是天文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

以赵永恒负责的LAMOST郭守敬望远镜为例,它可以同时观测四千个天体,相当于同时启动四千台天文望远镜。到目前为止,已经观测了将近3000个天区,收集了超过600万条光谱数据。

“天文学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两年数据就翻一番。一个团队或者一个国家,不可能及时地把所有数据都分析完,所以数据开放程度越高,被研究的机会就越多,产生的科学成果就会越多。”赵永恒说。

开放共享的天文数据

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2016年,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与阿里云达成了战略合作,引入最前沿的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实现天文数据开放共享。

“今天不懂互联网几乎是寸步难行。”每次跟阿里云的技术团队开会,赵永恒都感觉收获良多,“15年前,我们只有一个简单的网站,如今中国虚拟天文台主节点迁移到云端后,成为一个集成超过500TB的科学数据、1.5PB的存储能力、700多Tflops计算能力和100多种软件的超级平台。”

赵永恒希望,未来的虚拟天文台能够成为全世界天文学者和爱好者获取天文数据、开展天文研究、进行科普教育的综合基地。

“科学离不开技术,技术也离不开科学。”正如赵永恒理解的,国家天文台联合阿里云成立的跨界“尖兵部队”,由最懂天文的技术专家和最懂技术的天文学家组成。

“我们从哪里来?时间有没有起点?宇宙是怎样诞生和演化的?要想回答这些终极问题,需要建立更加庞大的天文数据库,而技术则是通往未来的钥匙。”赵永恒表示。

将天文科普进行到底

为了给国内的天文爱好者提供一个稳定地展示自己才华和交流的平台,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阿里云天文大数据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崔辰州等的多方努力下,国家天文台LAMOST大科学工程设立了一台专门无偿为天文爱好者和业余天文组织提供主页空间的服务器——“宇宙驿站”,并于2002年3月12日对外开放。

2005年中国互联网协会大会上,“宇宙驿站”荣获组委会特别提名奖,理由是“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网络科普道路”。

“宇宙驿站”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台专为天文科普服务的网络服务器。服务器在天文爱好者心中的地位日渐升高,国内许多爱好者和组织把自己的主页建立或迁移到这台服务器上。

2017年1月,“国家天文台—阿里云天文大数据联合研究中心”成立。前不久,中国虚拟天文台主节点和郭守敬望远镜巡天数据成功上云,“宇宙驿站”天文科普网站群100多个天文科普网站同时上云,更好地服务广大天文爱好者。

崔辰州认为:“天文学是名副其实的‘大数据’科学,每天由天文观测设备捕捉到的海量天文数据,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必需品,也是宝贵的科学普及和教育资源。”

“过去由于技术限制,这些数据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分享,而在互联网+时代,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加速了学科发展和大众科普。”崔辰州表示,“因此,天文科普教育工作必须由数据、由新技术来驱动,通过互联网把国际、国内的专家以及广大公众连接起来。”

本文转自d1net(转载)

相关实践学习
简单用户画像分析
本场景主要介绍基于海量日志数据进行简单用户画像分析为背景,如何通过使用DataWorks完成数据采集 、加工数据、配置数据质量监控和数据可视化展现等任务。
SaaS 模式云数据仓库必修课
本课程由阿里云开发者社区和阿里云大数据团队共同出品,是SaaS模式云原生数据仓库领导者MaxCompute核心课程。本课程由阿里云资深产品和技术专家们从概念到方法,从场景到实践,体系化的将阿里巴巴飞天大数据平台10多年的经过验证的方法与实践深入浅出的讲给开发者们。帮助大数据开发者快速了解并掌握SaaS模式的云原生的数据仓库,助力开发者学习了解先进的技术栈,并能在实际业务中敏捷的进行大数据分析,赋能企业业务。 通过本课程可以了解SaaS模式云原生数据仓库领导者MaxCompute核心功能及典型适用场景,可应用MaxCompute实现数仓搭建,快速进行大数据分析。适合大数据工程师、大数据分析师 大量数据需要处理、存储和管理,需要搭建数据仓库?学它! 没有足够人员和经验来运维大数据平台,不想自建IDC买机器,需要免运维的大数据平台?会SQL就等于会大数据?学它! 想知道大数据用得对不对,想用更少的钱得到持续演进的数仓能力?获得极致弹性的计算资源和更好的性能,以及持续保护数据安全的生产环境?学它! 想要获得灵活的分析能力,快速洞察数据规律特征?想要兼得数据湖的灵活性与数据仓库的成长性?学它! 出品人:阿里云大数据产品及研发团队专家 产品 MaxCompute 官网 https://www.aliyun.com/product/odps 
相关文章
|
4月前
|
SQL 分布式计算 Hadoop
[AIGC ~大数据] 深入理解Hadoop、HDFS、Hive和Spark:Java大师的大数据研究之旅
[AIGC ~大数据] 深入理解Hadoop、HDFS、Hive和Spark:Java大师的大数据研究之旅
|
4月前
|
人工智能 安全 大数据
喜报|瓴羊Dataphin入选上海市经信委2023创新攻关成果、IDC企业大数据治理研究代表产品
喜报|瓴羊Dataphin入选上海市经信委2023创新攻关成果、IDC企业大数据治理研究代表产品
|
8月前
|
存储 人工智能 Cloud Native
云原生大数据架构实践与思考-DataFunTalk
导读: 作者:振策-阿里云计算平台-产品解决方案, 20230805 本文将分享当前云原生大数据架构的发展历程/架构定义/核心能力/应用场景及趋势思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 从大数据上云看架构 - 云原生数据平台的核心能力 - Data+AI with Cloud-Native - 未来趋势与思考
1337 0
|
1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运维
论文阅读--异常检测中实时大数据处理的研究挑战
论文阅读--异常检测中实时大数据处理的研究挑战
|
11月前
|
分布式计算 算法 数据可视化
带你读《2022年开源大数据热力报告》——研究目标和研究模型
带你读《2022年开源大数据热力报告》——研究目标和研究模型
313 0
|
11月前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存储 SQL
带你读《2022年开源大数据热力报告》——TOP项目热力跃迁逻辑研究
带你读《2022年开源大数据热力报告》——TOP项目热力跃迁逻辑研究
156 0
|
存储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数据采集
案例研究:Netflix 大数据分析—数据驱动推荐的出现
Netflix 是当今市场上最大的在线流媒体提供商之一。它于 1997 年开始销售 DVD 并以出租方式提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市场和用户需求的变化,Netflix不得不将其商业模式转变为视频流。如今,许多其他视频流媒体平台都在提供优质内容,如 Hulu、espn、disney+ 等,为了留在市场并吸引客户,netflix 在其推荐系统中使用大数据分析。该推荐系统有助于根据客户的兴趣和需求向他们推荐电影和节目。使用从订阅者处收集的大量数据,例如用户的位置;用户观看的内容、用户搜索的数据以及用户观看的时间,Netflix 分析这些数据为客户提供更好的订阅服务。基于这些数据,训练算法以提供最佳的
711 0
|
分布式计算 Cloud Native 数据可视化
重磅报告发布,从102个开源大数据项目深度研究开源大数据技术发展!
《2022年开源大数据热力报告》,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X-lab开放实验室和阿里巴巴开源委员会联合出品。报告基于公开数据研究最活跃的102个开源大数据项目,探寻出开源大数据技术发展背后的“摩尔定律”。
重磅报告发布,从102个开源大数据项目深度研究开源大数据技术发展!
|
存储 供应链 监控
浅谈大数据背景下公路运输存在的问题及其研究对策
物流运输,特别是公路运输,作为我国现代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公路运输已成为掌控本地区经济命脉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及相关产品的普及应用,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仓储,运输,配送,客服等业务模式的改变与更新,在改变原有经营模式的前提下,提升了物流行业整体的工作效率,同时,也给大数据背景下新物流新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现阶段,物流运输,特别是公路运输,仍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与问题,如何运用科学的技术和手段以及智能化模块管理进行弥补,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
搜索推荐 安全 数据挖掘
学界 | iPOP:首个基于个性化大数据的个性化医学研究
该研究是关于 Mike Snyder 教授的「整合性个人组学图谱」(integrative personal omics profile,iPOP);Mike Snyder 教授是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也是斯坦福大学遗传学系主任。这是首项针对个人的健康与疾病状态进行的大规模 iPOP 研究。该论文于 2012 年发表在 Cell 上。
390 0
学界 | iPOP:首个基于个性化大数据的个性化医学研究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